|
|
那一刹那,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来不及了,我要去救人了!”
这是“2006中国骄傲”获得者之一朱柱生前拨打110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记者史学臣说,“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却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一位老警察告诉史学臣,他从警20多年来,这样的一种报警,这样的一种震撼的声音,自己从来没遇到过。
7月11日,在南京打工的农民朱柱为搭救一名落水的女孩而失去了生命。就在朱柱牺牲4天之后,史学臣看到了媒体的报道,“我们决定去寻访朱柱的亲人,重现朱柱当时的救人场景。”
带着感动,史学臣来到了南京,来到了朱柱救人的湖边。湖水大概有五六米深,为了重现当时的场景,史学臣决定自己下水拍摄。“我不敢到那么深的地方,只到了水淹到脖子的地方。”因为不会游泳,这个位置就已经让史学臣感到紧张了。而朱柱的游泳技术也并不高。“不会游泳的话,我根本就不敢下水救人,朱柱同样不怎么会游泳,却敢跳入五六米深的湖中救人。”史学臣觉得,除了“震撼”,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词语能形容他当时的感受。
1980年出生的朱柱,是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人,从小家境贫寒。“朱柱家很破旧,生活水平还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贫困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后,朱柱就辍学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今年年初,朱柱来到南京打工,就是想攒1万元,给家里修修房子。让家人没想到的是,半年之后他们得到的却是朱柱牺牲的噩耗。
“采访朱柱的亲人是很痛苦的事情。”史学臣说,朱柱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面对他的采访,朱柱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呼唤着:“我的儿啊……”朱柱的父母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朱柱的父亲却对史学臣说:“我觉得,我都要向我的儿子学习。”
“什么叫人性的闪光?就是那一刹那,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就是英雄。”史学臣说。
在“中国骄傲”颁奖晚会录制结束的那天,节目组所有成员自发地凑了1万元,交给了朱柱的父母。影视明星宁静在晚会录制的当天,捐出1万元钱交给了朱柱的父母,并表示以后每个月都要资助老人。
“当这些英雄因为挽救别人而失去生命后,他们的家人怎么办?他们更需要社会、政府去关心他们。”“生活”栏目制片人尹文说。
她在已经安全的情况下又冲入洪水中救人
对于英雄的定义,“2006中国骄傲”颁奖典礼总导演陈衡庭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英雄是一种行为,是普通人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勇气、智慧、爱心。“英雄本身就是普通人,就生活在大家的周围,可能就是你的亲人、朋友和邻居。”
今年,该栏目组联合了18家媒体,共同寻访平民英雄。湖南省资兴市昆村的陈淑秀就是这时走进了“中国骄傲”节目的视野。
“抗洪英雄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职业性的,比如军人等,而陈淑秀只是一个村的普通妇女主任。”“生活”栏目记者斯琴这样描述自己最初看到陈淑秀事迹时的感受。
7月14日,湖南省资兴市突降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这场被气象部门称为500年难遇的洪水伴着倾盆大雨来到了昆村,而此时,村民们还都沉浸在梦中。“快起床啦,发洪水啦!”危急时刻,该村36岁的妇女主任陈淑秀一户户地敲开村民的家门,通知乡亲们赶快逃离。
所有的村民都安全转移后,大家却没有找到陈淑秀,直到两天两夜后,村民们才发现了她的遗体。
“洪灾发生半个月之后,我就去了昆村。”当斯琴坐船前往昆村的时候,沿河漂浮的动物尸体让她发毛。村民们带着斯琴来到陈淑秀遗体被发现的地方,“我就是想祭拜她,给她上炷香。”
其实,陈淑秀完全有机会活下来。当她把村民们都转移到安全地方后,突然发现住在半山腰的李日秀回头向家的方向跑去。“李日秀是回家拿存折,陈淑秀就是在把李日秀拉到山上时被洪水卷走的。”
村民们自发地给陈淑秀上坟,很多人痛哭流涕。“尽管是面对镜头,村民们依然很真挚,很多人并没有因为摄像机的存在而不自然。看得出,村民们对陈淑秀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斯琴说。
在斯琴看来,当洪水来临时挨家挨户叫醒村民并不是陈淑秀的义务,她完全可以自己先安全转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已经安全的情况下又冲入洪水中救人。”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斯琴。
陈淑秀12岁的儿子在母亲牺牲后到处寻找母亲的照片,好不容易找到了母亲多年前的一张照片,以后便每天贴身带着。在11月9日晚“中国骄傲”节目播出的舞台上,陈淑秀的儿子拿着妈妈的照片痛哭:“妈妈,我想你!”
那个片子一播放,所有消防战士的眼圈都红了
对“生活”栏目的记者来说,寻访平民英雄的过程,就是一次被感动、被震撼、心灵净化的过程。
广西的黄钦华同样是在抗洪中失去生命的。“在我看到黄钦华的妻子和儿子时,心里的酸楚、感动、震撼交织在一起。”“生活”栏目记者穆素华说。
黄钦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消防大队教导员。今年6月,连日的大雨让灵川县境内漓江的支流牛河水位猛涨。6月14日清晨,一位村民被困在了洪水中,接到急救电话的黄钦华迅速带队赶到了事发现场。
就在黄钦华指挥消防队员采取各种方式营救那名被困村民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另外一名群众突然被卷入了水中。此时,黄钦华没有丝毫犹豫,甚至连一句招呼都没有,就一头扎进了汹涌翻卷的泥流中。几分钟后,群众被推上了岸,黄钦华却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今年9月,黄钦华跟他妻子结婚就10年了。”穆素华说,这次工作任务却让黄钦华跟相伴10年的妻子、8岁的儿子阴阳两隔。
穆素华进行了两次对黄钦华事迹的采访,第一次采访后制作了一个版本的片子,在第二次采访时,穆素华把这个版本的片子放给灵川县消防大队的队员们看,没想到那个片子刚一播放,天就突然开始下大雨,所有消防战士的眼圈都红了。穆素华觉得,英雄的事迹把老天都感动了。
黄钦华8岁的儿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去世的含义,他面对穆素华的采访说,他还梦到了爸爸,梦到爸爸陪他玩,答应他2008年带他去北京看奥运会……“听到这样的话,我特别心疼。”穆素华说。
穆素华连续两年都参与了“中国骄傲”的采访工作,每次都被平民英雄深深地打动。她觉得,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跟我们没有距离,很真实,而这种真实却是最震撼的。
“不要再拍我了,我就做了这么点事”
“生活”栏目的记者都不约而同地用了“震撼”来形容自己采访时的感受。张荔采访上海老人朱燕珍的时候,也是如此。
今年4月3日凌晨2时30分,上海市静安区万春街居民住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70多岁的朱燕珍和老伴就住在紧挨着那里的一个小院里。面对自家对面楼里慌忙自救的居民,朱燕珍没有选择避险,而是镇定地让女儿搬来自己养花用的梯子,搭在院墙边,救下了30多人。
“当我来到事发现场的时候,我有些泄气。”张荔说,朱燕珍老人所住的院子非常小,与着火的那栋楼之间隔的墙也不高,大概就是两米多高,居民从上面跳下来危险系数不是很高。“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些小?”但随着采访的进行,张荔打消了这个念头。
张荔告诉记者,失火的那栋楼里住的基本上是外地来上海打工的民工,而朱燕珍平时并不认识他们。“其实,发现着火的时候,朱燕珍也想跑,毕竟70多岁了,还有一个癌症晚期的老伴。”但看到那些民工从墙上纷纷往下跳,朱燕珍怕他们摔伤,于是就有了搭梯子救人的举动。事后,朱燕珍很后怕,因为当时只顾着救人了,也没顾上收拾家里的存折等贵重物品。火灾发生的第二天,朱燕珍的老伴就去世了。
事情发生之后,朱燕珍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她自己很惶恐。当张荔第二次采访朱燕珍的时候,朱燕珍还在电话里说,不要再拍我了,我就做了这么点事,政府已经给我很多荣誉了,受用不起啊!
“除了智慧,老人在危机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同样值得称道。”张荔说,这就是我心目中英雄的形象。
除了这些平民英雄,还有众多的普通人因为在危机时刻的不凡表现成为“中国骄傲”,如在火灾中将呼吸面罩让给被困者的消防战士李晓辉;为保住8岁男童的眼睛,竭尽所能的两个12岁男孩李函泽、赵佳龙;在仓库坍塌的一刹那,将战友推到安全地带,自己被重压在废墟下的魏宏文;路遇惨烈车祸,及时援手救出27人的熊文清。
“生活”栏目制片人尹文说,做英雄不需要惊心动魄,只需要一点智慧和勇气。支撑社会精神的就是这些普通人。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照片:在“2006中国骄傲”颁奖典礼上,在车祸中救出27人的熊文清(中)举起了手中的奖杯。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供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