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捉迷藏”
建德市城管设计“摆摊地图”规范流动摊贩
核心提示
城管与小贩之间的争端在各地不时发生,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不和谐音。城市整洁和百姓的生存和衣食住行哪个更重要?对小贩们的管理是不是总是免不了动拳脚?……
作为城市管理者,建德市行政执法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于是,一张由城管提供的“摆摊地图”诞生了。从今年9月以来,城管“摆摊图”的出现,不仅给小贩们提供了一块守法经营的场地,同时也树立起政府良好的执政形象。
文/本报记者 贺一祺 高丽莎
通讯员 傅卫权
现场见闻
城管队员免费送
“摆摊地图”
11月1日下午,建德市民蒋先生路过该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发现路边一个摊点的橘子看上去很新鲜,决定下车购买。
“同志,您好,麻烦您让一下。”正当蒋先生专心致志地挑选橘子时,背后走来三位穿制服的城管队员,其中一位女队员还拿出了照相机。
见情势不妙,摊主马上拱下腰收拾东西准备快速撤离现场。
“你知不知道这个地方是不能摆摊的?你可是‘老游击’了,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没等摊主开始撤,城管人员已经拉住了她。
“这生意不好做啊,家里生活困难,也实在是没办法呀。”摊主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自知理亏,她马上掏腰包准备交罚款了。
“这次我们不是来罚款的,而是来送地图的。”女队员友善地解释道。
摊主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你们真的不罚我吗?”
“如果您能背出刚才跟你讲的地图中的任意五个摆摊点,这一次就不罚你了。”城管人员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三位队员帮着摊主将水果摊移到十几米开外的临时销售点,然后给摊主讲解临时销售点分布图。最终摊主将最近的五个销售点清清楚楚地背了出来,队员们也满意地离开了
“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有趣的城管队员执法场景,送免费地图,还带‘有奖问答’。”目睹了整个过程的蒋先生对这一场面连声夸赞。
“老游击”
终于有了“安全地带”
建德的黄泥墩村以产甘蔗为名,整个村有90%的农民以种甘蔗为生,而他们的销路就是建德市区新安江。余自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农民。
记者来到余自云所在的程周坞路临时销售点时,她正在用扫帚扫着地上刚削下来的甘蔗皮。记者发现,余自云所在的摊位大小犹如一个车位,所有的买卖活动都是在这个用醒目黄线圈起来的“车位”里完成的。城管人员告诉记者,这样圈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不对周边的市容环境和交通造成妨碍,只要在圈内活动,城管人员就不会加以干涉。
余自云今年52岁,在新安江已经卖了6年的甘蔗,前些年摆摊,她也是瞅着哪生意好,往哪摆,形容起自己与城管的关系,余自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怕”。
而现在,“怕”字就变成了“亲”字。“大家都熟得很了,经常拉拉家常,不像以前,动不动就罚款,现在主要以教育为主。”余自云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甘蔗100来根,一般可以从10月初卖到第二年的3月底,半年时间也能赚个一万多元,对于平时不怎么花钱的两夫妻还能攒下一点积蓄。
居民应正年是这里的常客:“这个摊位真的给了我们不少方便,咱这里离农贸市场很远,每次买了水果,要提着走一段路,很不方便,特别是西瓜,提起来也吃力,尤其对老人们来说。而且这里的价格也比较便宜,附近一带的居民都在这买。”
一边做生意,余自云不忘向应正年递上了两个印有“建德市社会公德‘六不’行为规范”的纸袋,并嘱咐应正年务必把吃剩下的水果皮放到袋子里。除了买卖,临时摊点的果农也自觉地当起了保洁员,除了做好公德宣传外,还将每天的商业垃圾打扫干净。
政策解读
城管与果农“约法三章”
今年9月,分布在新安江附近的黄泥墩、联塘、梅坪等村庄的农民收到一张“新安江城区果农临时销售点平面分布图”,图上33个红点标示的地方,便是他们今后可以摆摊卖水果的“安全地带”。
“一味地赶是永远赶不掉的。他们累,我们也累。现在有了摆摊图,大家都省心了。”建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赖红芳刚刚巡街回来,满脸笑容。
这些红点地带是经过建德城管执法局实地考察之后,把城市闲置地带设立成果农的摆摊地点。“这些地方多是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区域,市民买水果方便,另一方面,划定的摆摊区域又不会影响到交通。”赖红芳说,由于市场存在这个需求,摆摊点受到周边果农和市民的欢迎。最近在不影响城市形象和交通的前提下,他们又将摆摊点增加到45个。
不过,为了这数十个摆摊点,建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跟果农们先约法三章。“我们也要做到维护农贸市场里水果商的利益,只接受本地农民自产的水果摊贩,果农每天必须自行清理产生的果皮垃圾,同时接受我们不定期进行巡查监督。”赖红芳说。
据了解,这次印发上千张“摆摊图”和相关宣传单,建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花了2000元不到。面对小成本收获大效益,赖红芳也感到喜出望外,“整治不等于取缔,这次整治也让农民意识到我们确实是在关心他们,没有看不起他们。我们的工作也就得到了理解和支持。”近日,该局又拨款5000元印制了果皮纸袋,免费发放到摊点果农手中,让前来买水果的市民把生产的果皮自觉投放在纸袋中。
官员访谈
城管执法
摆脱刻板印象
“城市管理执法本身就是跟小摊小贩打交道,但又不能像公安对待犯罪分子那样来处理。”建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胡绍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己也是农民出身,能体会农民赚钱的不容易。
“城管队员跟农民打交道已经很多年了,把果农的草莓倒掉散落满地的事情也有发生过,后来,有的果农甚至故意把水果摊掀翻,博取市民同情。不管怎么做,城管总是留给市民凶神恶煞的刻板印象。”
从2004年开始,该局开始从理念上改变执法的工作思路。“我们坚守的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路线。”胡绍平告诉记者,一个城市不可能所有地方都是亮点,一尘不染。他们的做法是兼顾各方利益,做到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像“摆摊图”就是把城市闲置资源合理利用起来,除了方便市民生活,也照顾到农民的利益。“把该疏的地方疏到老百姓关心的节点上,尤其是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才能营造和谐共处的氛围。”
城市管理的工作涉及城市规划、市容环卫、绿化等7项职能,面广难点多,历来是市民最不满意的单位。在56家市民满意单位中,建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曾连续两年倒数第一,去年却黑马杀出,前进到28名。“只要有进步我们就欣慰了。”胡绍平说。(1310201)
记者手记
城市应该学会
对小商贩的宽容
今年的9月21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广州举行的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演讲中指出,小商小贩也是城市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城市对他们应该宽容,让他们有合理的分布,给予更多的引导,在周末等合适的时间甚至可以有范围放开管制。
仇保兴副部长还引用国际上著名设计师沙里宁的话说:“城市如同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市民们的文化气质和抱负”,而这种气质和抱负正是决定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他还提出了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的观点:只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城市,是难以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
小摊贩其实是城市一道特殊的风景,即使是在最发达、最现代化的城市,无论是纽约还是巴黎,也存在夜市、集市和跳蚤市场,他们的存在是城市活力和城市真实生命力的体现,只有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生存空间,才能构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