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 钟朋 记者 罗坚梅
今年8月,在上海崇源举办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推出了国内首个水彩画专场——“中国名家水彩画”专场,80件拍品中成交了52件,成交比例为65%,总成交额达148.3万元。其中,陶冷月创作于1931年的《风景》估价8万至10万元,最终以17.6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的最高价。此外,王师子的《水彩组画》也拍得10.45万元的高价。虽然这样的成交结果还无法同国画和油画相比,但这首次专场拍卖犹如点燃的导火索,引发了水彩画行情的启动之势。
价位低,赝品少,正是入市好时机
水彩画是以水调和颜料所作之画,颜料系用胶水调制,可溶于水,利用颜料的这一特性,水的渗融效果及纸的底色,易产生透明感及轻快、湿润的艺术效果。此画种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已出现,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更是以精美的水彩画艺术享誉世界。近代我国留学海外习画者将此画种带回国内。由于我国有悠久的水墨画传统,表现手法上与水彩技法相似,故较易为中国画家所接受,并将中国画用笔的特点和意境的处理融会贯通,使之具有中国风格。
造成近年来收藏市场冷落水彩画的因素很多,有些人认为水彩画只是小画种,就是画点景物。像收集素材时,油画显然比较麻烦,很多人就用水彩画来记录,缺乏独立性。
由于长期对水彩画存在偏见,其市场重视程度和价位远低于油画和水墨画。如吴作人的水彩画价位只及其油画的三分之一。而且国内水彩画创作团队自身宣传比较少,跟画廊、拍卖市场的接触不多,一般画家不愿意张扬,跟市场没什么配合。虽然吴冠中的水彩画曾经卖到30万元,但这毕竟是少数,现在国内顶尖的水彩画大师的画多数在两三万元间。同样知名度的画家,其国画现在至少要卖三四万元,而水彩画则只需七八千元就可以买到。
但正因为水彩画作品历来价格都比较低,现在可以用合理的价格收藏到好作品。而同时由于水彩画价格相对低廉,因此赝品较少。水彩画也是许多油画名家喜爱的艺术形式,其笔下的水彩画往往表现了他们在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深厚的基本功,体现了对水彩画特殊媒介材料的把握。对有眼光的藏家而言,水彩画确实是价廉物美的投资品种。而与油画的藏家相比,目前水彩画的藏家虽不多,但大多很专业、很系统。
收藏“潜力股”关注三类画家
今年春拍中,香港的苏富比、佳士得,北京的翰海、保利、诚轩、匡时,上海的嘉泰、朵云轩、泓盛,杭州的西泠等10家公司均有水彩画作品上拍,其中3家公司拍品较多,分别是香港佳士得8件、上海嘉泰21件、杭州西泠8件;共有56件拍品,流拍11件,成交率为80%。
从成交排行榜可以看出,成交价超过10万元的拍品共10件,且进入前10位的大多是名家之作,价格也远远高出其他拍品一大截。这是由于老一辈画家大多受过严格的水彩画创作训练,他们在写生时往往选择用水彩画记录自己的观察和色彩感觉,这些名家的水彩画不仅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往往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相比其油画作品的昂贵身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像中国嘉德去年推出的吴冠中的《苏州园林》,估价为40万元至50万元,最后拍到了159.5万元。
从上海崇源这次拍卖的情况来看,收藏水彩画可关注三类画家作品。一是吴作人、萧淑芳、哈定、李超士、谢之光、陈秋草、陶冷月以及王师子、潘思同等老一辈的作品;二是吴冠中、杭时鸣、金立德、徐芒耀等名家的作品;三是活跃在水彩画创作领域的青年画家的作品。
此外,中国的水彩画起源于上海,这也使得关注海派画家成为水彩画投资的一大“捷径”。像王师子、李咏森、张充仁、陈秋草、陶冷月、哈定、谢之光、沈绍伦等海派名家的水彩画,无疑充满了“钱景”。
水彩画因使用材料的制约,颜色和水分的掌握有相当的难度,难以修改或掩饰,有时由于水分、笔触、颜色、纸张的关系而产生偶然的效果。所以,要想在投资中有收获,还得对水彩画的鉴赏有所了解,不要只认名家,还得识精品。
保管有讲究,要找专业的
很多民间收藏家,缺少对水彩画的认识,甚至对于水粉画的了解也多于水彩画,因为“文革”期间宣传画都是水粉画,美术课也都学水粉画。所以对水彩画的认识非常肤浅。至于水彩画的材料,似乎又是阻止收藏家进入的一个原因。很多人认为水彩画是纸本的,不易保存,其实以中国画为例,那么薄的宣纸都可以保存这么多年,水彩画所用的纸甚至比油画保存得久,油画是布本的,时间长了,也有龟裂的危险。
此外,水彩画的收藏和保管也是有讲究的。像国外有专门收藏水彩画、版画及素描的收藏柜出售,亦有专门的分隔用纸张。国内却没有人生产这些专门的收藏用具和材料。若藏有多幅水彩,则要因陋就简,用柔软的白纸把每幅画分隔开,以免破坏水彩画表面那些细致的效果。很多人想将水彩画装裱在玻璃画框里,那么最好找专业装框作坊;若自己装框,画面不要直接压在玻璃面上,先要用卡纸裱起,并使画面与玻璃有足够空隙。画背后要封板。避免水彩画受潮发霉。此外,油烟、紫外线等对水彩画会有很不好的影响,要避免阳光直晒和远离油烟,这对保持水彩画的寿命,大有好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