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时代和父亲的时代截然不同,他必须带领香港体育从投资向经营转型
■本刊记者 高任飞 综合报道
2005年7月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已经当了八年香港奥委会主席的霍震霆终于在千禧年香港申办06亚运会失败后,向父亲和香港体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香港在150年历史中,从来没有举办过如此级别的国际大赛。
在申办成功后,霍震霆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过程确实非常复杂,毕竟这不是由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说了算的事情。香港承办马术比赛,至少要涉及北京奥组委、中国香港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三方,同时还要考虑国际马术联合会的意见。所以说,其中的艰难是一言难尽的。”
以前是输血,现在要造血
虽然和父亲一起见证了香港体育在回归前后的变革和发展,并且一直以霍英东体育代言人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但霍震霆时代的香港体育界和其父的年代截然不同。
对于霍英东来说,体育并非生意,而是他一生感情投资最多、经济投资也最多且不讲回报的情结;对于霍震霆来说,则是要更多地以一个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个生意人的身份,来经营香港体育。现在,霍英东的去世,无疑将减弱霍氏家族不停为香港体育“输血”的程度,而对“造血”功能的开发则势在必行。
上世纪70年代初,霍英东设法排除内外阻力,全力策动恢复中国在国际体坛中的合法地位,最终取得了完满的结果。他也由此被称为“中国民间体育大使”。
1984年10月,霍英东宣布捐赠一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此后又累计投入4亿港元,在大陆、港澳各地建设20多个体育运动场馆培养体育人才;并投资推动武术、羽毛球与中国象棋进入国际体坛。
2004年,他掏出2800万港币重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同年的冬奥会,他又拿出160万元奖励夺牌运动员。
和父亲讲投入多于讲产出不同,霍震霆领导下的香港体育,更多地是要学习怎么经营。他用“艰难”二字来形容申请承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的艰难,其实申办成功之际,“艰难”才刚刚开始。
难免依赖商业运作
在对新华社记者谈及比赛筹办工作时,霍震霆曾再一次用“一国两制”来解释香港办赛的具体情况。他说,香港和内地的体制不同,香港政府历来不会用财政收入来举办体育赛事,这就意味着这一投资预计将达10亿港元的赛事将一如既往地由香港热心体育和公益事业的人们来办。
“现代奥运会都依赖商业运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和北京奥组委方面有进一步的沟通,我们会对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等一系列相约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他说。
霍英东去世第三天,国际足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国际足联为前执委会成员霍英东博士默哀”的公文。公文中提到,“作为一个热情的足球运动员和球迷,霍博士在1978至1996年期间担任国际足联执委会委员,并为中国于1980年重返国际足球大家庭做出巨大贡献。”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同时发表唁电,文中说:“作为一个商人,他无比成功;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无限爱国。”
这不仅是国际足联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经营组织对霍英东的缅怀和褒奖,也是国内外体育界对霍英东的一致认识。
但霍震霆除了传承父亲在体育事业上的这种德行,同时也面临着带领香港体育走出一条新路的任务。
同样热爱体育的霍英东次子霍震寰评价说,在霍氏家族中,哥哥霍震霆性格比较外向,社交多一些,是主掌“体育事业”的最佳人选。
霍震霆:霍英东长子,其母为吕燕妮。1946年生于香港并在港接受基础教育,中学时期前往英国求学,后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后回港协助父亲管理体育事业。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香港足球协会会长,亚奥理事会东亚区副会长及霍英东基金会董事长,并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