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0:48 东北新闻网 哈尔滨日报讯(本报记者王哲)投资4388万元,为“4050”人员开发就业公益岗位33676个,为307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842万元,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6791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2.08万个,使包括被帮扶对象在内的23.83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经过6年来的不断努力,哈尔滨市的“一帮一”扶贫帮困工作彻底摆脱了逢年过节送慰问金、送御寒物资的传统“输血”模式,探索出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道路,已帮助两万余名特困职工彻底脱贫。
进万家门 知万家情 暖万家心
了解致贫原因,实行标本兼治,这是让特困职工彻底脱贫的良方。2004年,哈尔滨市组织动员1.3万名党员干部,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暖万家心”的大调研。这次调研,涉及特困职工最关注的就业、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障、住房状况、“低保”等6个方面共26项内容。党员干部深入到万户特困职工家庭,不仅送去了慰问款物,确立了1.22万个帮扶项目,而且做到了特困职工自然状况、社会保障、家庭收入、就业技能、子女就学、住房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愿望等“八个方面底数清”,形成了《特困职工现状的调查及帮扶工作的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为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了翔实依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哈尔滨市还逐级建立帮扶档案,并实行微机化动态管理。
拓宽渠道 多方扶持 解燃眉之急
解决眼前的困难,帮助特困职工树立对生活的信心,这是“一帮一”工程的核心。在特困职工享受“两办”规定的从事经营活动、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13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哈尔滨市又相继出台了办理身份证免费、免收包烧费及垃圾处理费、水费不涨价及发放职业介绍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公益岗位工资补贴等优惠政策,惠及万余名被帮扶的特困职工。此外,政府还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各帮扶单位共筹措帮扶资金3000万元,为1600名被帮扶特困职工贷款802万元。各帮扶单位免费为帮扶对象举办汽车修理、家政服务、服装裁剪等各种技能培训班91期,培训帮扶对象6308人次。多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解决了特困职工燃眉之急,逐渐树立起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开发帮扶项目 增强“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扶贫济困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帮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启动自主创业帮扶项目等方式,不断增强特困职工脱贫致富的本领。6年来,共开发种植、养殖、商服、加工、运输等帮扶项目6423个,使万余名被帮扶特困职工走上了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道路。市民政局将部分殡葬用品调给局属困难企业生产,使200余名被帮扶的下岗职工全部上岗,月平均收入由220元提高到400元。原市房地局自筹资金200万建市场,免费安置的32名被帮扶对象全部脱贫。
此外,帮扶工程还启动致富引领帮扶项目。被帮扶对象轮胎厂下岗职工刘杰通过贷款创业,不仅使自己成了咸菜专业户,还安置8名下岗职工共同创业致富。通河县林业局帮扶的5户下岗职工贷款25万元,不仅自己成了养牛大户,而且带领20多名被帮扶对象开始养牛。通过以上措施,使哈尔滨市被帮扶的特困职工人人有项目、户户有收入,逐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新华网)[责任编辑:龙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