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阎崇年简介:1934年4月生,山东蓬莱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
文/记者雷燕 通讯员吴鹏姣
他是由“百家讲坛”走红的第一人,两年前,他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才有了“百家讲坛”后来引发的“超男”易中天热和读史热。50年的书斋治学,潜心著述的《袁崇焕研究》仅能卖出200册,然而在70岁成名后,根据其讲稿出版的《正说清十二帝》却翻印十余次卖了35万册!对此,他笑称自己“在书斋里看书,看了50年,出来晒晒太阳”。
前日,阎崇年来到广州购书中心签名售书,一直站着回答读者提问,俨然一副“百家讲坛”开讲的架势。
走向电视自己也在提高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以前作为书斋里的学者,现在走向电视,这对您的历史研究或者对历史的思考有没有一些影响?
阎崇年(以下简称“阎”):4个字:教学相长吧。讲的时候自己也在提高,也在思考。
记:最近网上有一个叫“当年明月”的网友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在网上非常火,您对网络兴起带来的民间历史写作现象怎么看?
阎: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看。我觉得,一定要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而且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甄别,因为需要去伪存真,提炼出一些结论来,不是随便都可以写的。
记:“百家讲坛”里讲明清史的学者相互间的观点有时会有碰撞,这时怎么办呢?
阎:这个没关系,我讲明朝皇帝有16个,有的老师讲17个,把南明的福王也加上,大家都有道理。只要能拿出自己的史料来,拿出事实来交流就行。
学术普及其实不容易
记:您现在怎么看“真正的学者应该呆在书斋“的说法?
阎: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研究袁崇焕,把他曾经到过的地方也差不多走遍了。我都跑了,你在书斋里行吗?
记:您之前的学术著作针对学术圈,现在的作品面向大众,两类作品您怎么看?
阎:我认为各有各的价值。不能说你做了研究之后就否定历史普及的价值。同样也不能因为历史普及就否定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就像人的两条腿,只有一条腿就瘸了。做普及工作其实很不容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