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作息观念是底线
记者是一项对于突发事件需要做出最快反应的职业,也就是说,记者的作息时间随时可能被打破。无论是采访、写稿、做版或者是做电视新闻采编,都必须保证真实、准确、及时。不少记者已习惯了半夜突然接到电话,立刻冲往第一现场的工作任务,也习惯了需要熬夜赶稿,通宵做选题的工作状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副院长杜玲珍对记者说,“不能因为工作性质而不得不时常打破作息,就彻底忽略了作息对人体的重要性,放弃正常作息意识,保有作息观念是底线,因为只有当人们有了作息观念的时候,才会有意识地去调整作息,努力让作息保持合理。而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打破正常作息时,就会主动引起警觉。通过饮食调理,补充睡眠,注意身体变化来尽可能降低作息不规律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补充热卡适时运动
这些有着明显职业标签的从业者经常因为突发事件必须赶赴现场,规律作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类工作从业者最不正常的就是饮食。杜玲珍副院长指出,饮食不规律,胃的节律性打乱,这样对胃的消化和运动功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杜副院长提醒因特殊情况而无法正常就餐的人士,应该注意适时补充热卡营养,有助于保持体能。可随身准备些饼干、面包,或是人参茶等食物,以便适时地补充热量。
调查显示,这些特殊职业从业者严重缺乏运动,而缺乏运动会造成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偏低,缺少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杜副院长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简便实用的方法,让工作繁忙者也能做运动。工作繁忙者可将运动融合在工作中,利用各类不起眼的时间来做运动。比如,在上班高峰,电梯拥挤时,可以选择走楼梯而放弃坐电梯。产生疲劳感时,可起身走动伸展肢体,让身体得到放松,这也是一种运动。
高负荷工作者缺乏安全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一份稳定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更多其他因素,比如工作对整体人生规划的影响、收入多少、前景等,加之买房买车等追求理想生活的目标。无形中,人们工作的压力就会与日俱增起来。记者、医生、警察等需要担负高度社会责任的从业者,压力更是加倍。
心理学专家指出,有两种压力可能使机体调节失常,一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二是持续不变低量的压力。这两种压力都能让人极度缺乏安全感。人体的内外感受器官在强烈情绪的刺激下会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让人感到疲劳、衰竭,于是皮层发出了抑制信号,这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性紊乱,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方面,高负荷工作者可以通过压力管理,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最简单的是利用一些可操作的日常生活行为,如写压力日记、生物反馈、肌肉放松训练、冥想与想象、倒数放松、自我催眠、一分钟放松技巧等。这样的自我减压是最直接也是最能立竿见影见到成效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乃至整个社会应该增加对高负荷工作人群的关注,适时地给予关心和关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员工在工作受到肯定和表扬时压力会减轻,会产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