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独家搜狐博客]>>>点击进入
主持人:搜狐网友大家好!2006年11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名本科学生自主研究设计了一枚火箭,并且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得将它送上天空,这在我国航空事业上是一个创举。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它的研制者和几位辅导老师,听他们讲述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宾名单:
谭振亚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蔡国飙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玉珠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
马树微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助理
朱浩,火箭的设计总负责人,主要负责的是火箭发动机的总体设计
王光远,飞行器设计专业,负责设计弹道
杨勇,负责火箭的电路部分、发射和分离回收
成绩、实践、时间,一个都不能少
主持人:欢迎三位同学和各位老师的到来,首先请问老师,这次活动是由谁来发起的,初衷是什么?
张玉珠:我们宇航学院集中了火箭的各个部分内容学习,所以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把我们三个不同的专业组织起来做个综合性的东西,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这当中真正得到在实践上的锻炼。 我们商量了很久,觉得这个题目正好适合学生做。
主持人:这14个人是以什么标准挑选出来的?
张玉珠:当时是去年11月份,我们学校保研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从保研的学生选了14名学生来参加这个项目。一个是他们很优秀,二是他们保研了以后,有精力来做这些事情。
主持人:能保研的都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吧,如何平衡成绩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张玉珠:我们保研的话,主要是看成绩,但是还要参考学生其他方面的情况。其他的方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我们学校每年都有科技课外活动的项目;另一个是看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的情况。我们当时定下朱浩作为负责人,其他的同学都是由他来选择,院里最后拍板。
主持人:保研的学生很多,朱浩你怎么选择你的合作伙伴?
朱浩:保研的同学书本知识肯定是没有问题,另外就是看他们以前有没有参加过实践活动,看这些同学有没有时间。实践和经验是我选择同伴的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当时老师对他们做这项实验有信心吗?是看中过程还是看重最后的结果?
张玉珠:我们多次论证这个项目,我们认为它能够做下去。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宇航学院专业配套齐全,我们有三个专业,一个是飞行器设计专业,包括弹道设计,结构设计等;一个是飞行机动工程专业,主要做火箭发动机设计方面的工作;最后一个是探测技术专业,做控制,电路设计等,所以在火箭的研制过程当中我们的专业是齐全的。
其次,我们对这些同学的专业知识也是很肯定的,这些学生是等于我们学生里边最优秀的成员,我们对他们充分信任。另外一个我们有相关的厂所支持,在我们这么多年办学过程当中,我们为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给我们很多支持,促成了我们这个项目顺利实施。
主持人:很多网友不了解火箭的制造工艺,你们能不能用通俗语言简单介绍一下?
朱浩:简单说一下,首先是调研,调查研究,然后确定一个总体的方案,总体的方案确定之后,进行系统的设计,然后加工,零部件的加工完成之后,就进行各个分系统的实验。实验完成之后有个调试阶段,做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做组装,完成总体的实验,结果就是现在这样的。
主持人:所有的过程都是你们亲自动手完成吗?
朱浩:不能说所有的过程都是由我们来完成,但是所有的过程我们都参与了。像发动机的制造,这个需要专业的人员和部门来做,但是我们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来观摩学习,看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几乎所有的试验的过程我们都在现场,有时候还帮专业的人员做一部分的事情。
马树微: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亲手做的,但都是按照他们的设计做的。
杨勇:有一些部件最后的加工是一些专业的工程师来做。组装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都有实习课,所以真正动手操作也不是特别困难。
主持人:设计中间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张玉珠:我们的老师这些年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此外还有一些专家也给学生们很大的帮助,提出了很多的修改意见,这两方面是对这个项目的成功进行的保证。就是说,学生们遇到问题肯定有咨询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