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1月13日电(记者吕雪莉)尽管2005年黄河上游来水大幅增多,但研究表明黄河源区的气候仍在向干旱化方向发展。专家指出,应继续加大对黄河源区的生态治理力度。
青海省气候中心研究表明,近50年来黄河源区气候呈增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1.5摄氏度。 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而蒸发量增大,使黄河源区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这导致源区水土流失、草场退化严重,源头来水不断减少,生态系统日益恶化。
青海省气候中心分析科工程师戴升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头的气温自1956年至2005年全年总的趋势都在变暖,这种变化趋势促使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化。
同时,黄河源区蒸发量也呈显著增多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黄河源头流域气温的逐年升高,至少造成4%-10%的流量减少。
不过,气候的这种持续变化也有波动。监测资料显示,2005年6月起,黄河源头地区降水量增加,一些已经干涸的湖泊重现碧波,一度中止发电的黄河源头水电站也恢复了正常运转,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龙羊峡水库水位达到历史最高。
但是,今年黄河上游又遭遇历史上少有的异常“干渴”。降水量为历史最少,上游来水量也处于异常枯水年。从目前的趋势看,黄河源区气候仍在向干旱化方向发展。专家指出,黄河源区气候干旱化趋势还需引起重视,源头生态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黄河上游人工增雨,缓解和改善源区“干渴”;同时,应进一步加大鼠害治理力度,实施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工程显得十分迫切。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