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安徽蚌埠市天桥社区开饭店的李玉兰与老伴回家时,电视里正播着“希望工程”,说捐助300元就可帮助一名儿童读完小学。一整夜,李玉兰都没睡好,脑海里闪现着电视中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稚嫩的面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20多年前的那次难堪。
那天,她领着女儿回上海娘家,路上到饭店吃饭。那时女儿年龄小,不懂事,看到别人吃黄鱼,也要吃。李玉兰就问营业员:“这黄鱼要卖多少价钱?”营业员白了她一眼:“价钱写在黑板上,你自己不会看!”李玉兰不识字,遭此抢白,顿时尴尬极了,想起生活上种种艰难,不由伤心落泪,和女儿抱头痛哭。也就从那时起,李玉兰知道了没有文化的痛苦。
第二天一大早,她向老伴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要尽最大努力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得到家人的同意后,她与老伴匆匆赶往邮局,给“希望工程”设在北京的办事机构汇款600元。在汇款单的“捐赠理由”一栏里,她让人写下这样一句话:“多识一个字,多懂一分理。”
一个月后,中国青基会给她来信了,信里寄来了《“希望工程”救助卡》,上面介绍了李玉兰资助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和合营村两名儿童的详细情况。李玉兰摸着来信,激动不已,让儿子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从那以后,李玉兰看电视又多了一项内容:看有没有“希望工程”的消息。不久,山东高青县和安徽长丰县两名失学儿童的消息,又让李玉兰放心不下,于是,她又给中国青基会汇去800元,让这两名失学儿童又背上书包。从此,资助贫困生上学,成了李玉兰的一件重要的大事。也就从那时起,10多年里李玉兰资助了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名失学儿童。
李玉兰的爱心不仅给了孩子,也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1997年4月29日,山东郯城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今天上午,一封安徽的快件和一张金额210元的汇款单一同送到了泉源乡长岭村委会。村支书等几位干部看后,都被信中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信中写道:“我将从4月份开始,每月给村里汇去210元钱,资助村里7位五保老人(每人30元)。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解决老人们的生活困难。这点钱虽然不多,我们的心却是真诚的,希望你们收下,并分发到每一位老人手里……”
这个寄信并汇款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玉兰。
原来,李玉兰与儿子到山东探亲,看到长岭村的五保老人生活困难,心里十分难过,当即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掏出来,分给老人,并决心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这样,李玉兰按月给郯城汇款210元。第二年,她又增加至每人每月50元。多年来,李玉兰从未间断对五保老人的救助。10多年来,得到李玉兰救助的人不知有多少,人们只知道她先后拿出了16万余元帮助别人。有人会说,能拿出这样一笔钱的人肯定腰缠万贯,家财丰厚。然而,当那位受助的芜湖小伙来到她家时,当受助的一些孩子们来到她家时,他们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开饭店的李玉兰,现在仍和老伴、小女儿住在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两间小房子里,家里的主要摆设就是一个柜子、一张床、一台旧电视,其陈设简陋简直让人无法相信。她穿的是廉价衣服,老伴抽的是廉价烟,喝的是廉价酒。
人们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李玉兰总说:“俺以前家里苦,吃没吃,穿没穿,是邻居,是好人们帮了俺。俺现在好些了,就想给孩子送点爱,为老人尽点孝。”
“平凡的人,伟大的爱,小饭馆女业主李玉兰。”这是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时对李玉兰的评价。去年11月,就是这样一位小业主,也来到北京与李嘉诚、霍英东、关牧村等知名人士一起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今年6月她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7月当选为蚌埠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9月当选为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