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学法律出身,但一直对反腐败也颇有兴趣。最近上人民网,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了2006年全球清廉指数,中国大陆排名上升八名,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拍手叫好。也有的不以为然,认为还是戴了有色眼镜在看中国,没有如实反映情况。 本人虽然英语水平不高,但也上了透明国际的网站浏览了一遍,借助字典基本看了个九成明白。这个报告初看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发现有很多漏洞。看大家评得这么热闹,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说一两句。
腐败研究的难点之一就是它不像既有的分析对象那样可以实证地度量和统计。从透明国际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得分的依据可以看出,仅仅根据一些西方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来评判和判断世界各国的清廉程度显然是片面的,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政府反腐败的态度、努力及成果。
首先,“清廉指数排行榜”完全依据的是他们所谓的“社会成员的主观感受”而决定(其实就是他们的感受),缺乏客观事实的说服力。尽管这些排行榜收集了号称世界“权威”的“盖洛普”、“政治与经济风险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和组织所作的调查报告,但这些机构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观点和立场大多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导,所反映只不过是西方社会对世界各国腐败问题的评价和判断而已。现在不是还有“高傲”又“闭塞”的西方人惊讶地问:“你们中国人居然天天可以吃肉??”,让人忍俊不禁。如果仅仅是凭他们那些滞后的“印象”给分,偏差就是理所当然了。
其次,“清廉指数排行榜”没有考虑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由于东西方对腐败概念理解的不同,被一些国家视为腐败的某种行为,在另外一些国家则不一定会引起舆论的谴责。比如,在有些西方国家利用业务之便吃回扣、索小费是公众所能接受的,在中国则是为群众所谴责的并作为行业不正之风被有关部门加以清理。我们现在出现这样那样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许多并不是腐败问题,例如经济领域里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服务态度差和封建迷信、人情淡漠等消极现象,大家把它都算到腐败的总账上,简单倒是简单了,但“腐败”一词也被滥用泛化了。如果真正去深入了解国外,你就会发现,中国的排名实在是太冤枉了。
第三,“清廉指数排行榜”并不反映一个国家政府清廉情况的全貌,而只是一个方面。当今世界,今天这个总统闹丑闻,明天那个部长上法庭,总有些让人眼花缭乱。事实上,就连一直排在透明国际最廉洁国家前列的挪威、瑞典,不也出现了引起轰动的腐败事件。挪威国营的石油公司总裁为在伊朗开办企业采取行贿手段。瑞典国家酒局90多名职工接受供货商的贿赂。所以,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当然,世界上的确有些国家廉政搞得好,但咱中国也不含糊,查处的力度之大世所未有。有人会说,查得多说明腐败的多。这种看法就很不地道,这个逻辑是“两面派”的逻辑,那查得少你又说是捂着不作为了。应该看到我们查处的绝对数量是大,但比例是很小的。有时候看问题应该光明一点,对于中国反腐败的成绩和前景,一些国际组织和有远见的政界人士,也都曾给予过高度赞赏。
我并不反对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腐败问题进行研究,作出各自的分析判断。但是我们也绝不能以国外的排名作为评价和判断我国现阶段廉洁程度的标准,我们的反腐败工作更不能为这些排名所左右,须知这些排名并非反腐倡廉温度计。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增加了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反腐倡廉斗争的困难,但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更应着力加强国际领域的反腐败交流与合作,积极宣传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成果,回应国际关切,鼓舞人民斗志,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国树立起一个正直、廉洁、负责的大国形象就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