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胶东半岛三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夜宿胶东渔村。
这是成山镇河口村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但今天渔民家庭的概念,已不再是过去的以海草为屋顶的住所。河口胶东渔村是一排排白色的农民别墅,临海傍山,建在山坡上。 走进河口渔村147号,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楼房。门口贴了对联:“出海平安顺,船归鱼满仓。”底楼是两室一厅,两室归主人住。厅里有沙发、大圆桌。二楼也是二室一厅,则是旅店。楼上楼下有两个卫生间,热水是全天候供应,用的是太阳能。
女主人姓蔡,客人亲切地称她为蔡大嫂。1米7的个头,今年35岁,是一位精明能干、漂亮但不善言辞的妇女,烧得一手可口的农家菜。一间近10平方米的灶间拾掇得整齐有致,炉灶是土洋并举:两个煤气灶用液化气,另一口大灶烧的是松枝和松果,用以炖菜和下饺子,可以节省一半燃料。蔡大嫂告诉我,丈夫是渔民,以捕鱼为业;她初中毕业后,先在一家国营工厂当工人,从2003年起,村里发展旅游业,她不再吃“皇粮”,辞职在家干了个体。
蔡大嫂还告诉我,7、8两月是旅游旺季。这几天,村里热闹得很,每家都派客人入住。我们入住的这一天,10位旅客男女分开,单间各两个男客,大间6个女客,夫妻也得分开居住。据说,这一天,村里40家楼房和20家平房,计有500余张床位,全部宣告满员。蔡大嫂家服务周到,接待任务很忙。由于一日要供应早、中、晚三餐,外加住宿,忙不过来,她请了自己的大嫂和放暑假的侄女来做帮手。
到了开饭时刻,手脚麻利的蔡大嫂端上了丰盛的午餐:共有13道菜,其中6道是海鲜。计有:红烧子鱼、炸小黄鱼、海红、扇贝、虾酱炒鸡蛋、鲅鱼丸子,这些海鲜食品,因是“靠海吃海”,刚从海里捕来就上桌,海鲜真是名副其实的鲜。主食是玉米饼子和大馒头。晚餐的主食是有地方特色的鲅鱼韭菜水饺。鲅鱼水饺用鲅鱼拆肉和韭菜剁馅,别有风味,在上海很难吃到;另有清蒸牡蛎、炒蛤蜊、红烧青占鱼、炸鱼等8道菜。
我问她收入如何?她告诉我,旅行社付给村里每位客人的食宿费是80元。
我问:“收费是否太低了?”她心满意足地说,不低。10位客人,旅行社付给村里800元,村里免费供应伙食中的海鲜,扣除300元,蔡大嫂一家实得500元。一年的旺季和淡季扯平计算,每年至少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丈夫捕鱼的收入。10年前,她的丈夫花了10万元,买下这座村里统一建造的农民别墅。到如今,3年的家庭旅游服务工作做下来,收入已有十几万。过些时候,她打算再改建一下住房,便于接待更多的客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河口胶东渔村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正在说话间,门口响起了轿车的喇叭声,我回头一看,一辆全新的吉利轿车停在门口。蔡大嫂说,7、8两月休渔,丈夫外出找一份短工做,今天能开车回家吃晚饭了。同行的山东艺术学院王教授告诉我,在渔村里,丈夫主外、妇女主内是一个传统。胶东妇女的贤惠是出了名的。因为丈夫出海捕鱼,时有风险,回家后,一切家务活就都由妻子包揽。隔海相望的韩国人,也多愿来娶胶东女子为妻。我们住在这里,只和蔡大嫂的丈夫照了一面,吃过晚饭,他又开着另一辆摩托车呼啸而去了。
夜宿胶东渔村,家家夜不闭户,门前停着不同型号的轿车。推开窗去,清风徐来,海面上波平如镜,万籁俱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