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本月10日披露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冒充香港学校在深圳大肆招生之后,引起强烈反响。然而,那些培训机构依然还在以“港校”、“落户深圳”等名目招揽学生,甚至胡说“晶报三天内给出更正报道”,如此肆无忌惮,如此公然欺骗公众,是我们的报道力度不够,还是对相关部门的执法效率不以为然?
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看,所谓的“某某学院”仅仅是一个公司而不是教学机构,他们所颁发的“文凭”实质上没有公信度,在就业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他们打着职业培训的旗号,干的是损害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的勾当。那些虚构甚至夸张的广告说辞固然可以欺骗学员,但这种欺骗损害到学员的权益,让他们既赔金钱,也浪费了黄金一般的青春岁月——他们原本可以在一个正规的教育机构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在解决就业、更便捷地提升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深圳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历史时期,对各种技能型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一些已经就业的人才,也面临再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所以其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那些有志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社会机构,为什么不把握这样的时机,走正规、良性发展的道路呢?
深圳职业教育走在前列,得益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巨大的教育需求,也得益于相对开放灵活的教育政策。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深圳社会力量支撑的教育机构几乎占了深圳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这是深圳在教育发展方面一个值得称道的成就。不过,如何让深圳的职业教育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力,这是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所要努力去面对和破解的。
拿“服装”类培训来说,最近又发现一家“法国服装设计学院”在深圳街头出现,这说明这一行业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服装设计等也属于创意产业,如果这类培训做得非常专业,非常有水准,不仅可以吸引深圳人求学,还能够吸引周边和内地学员,从更高的层面来说,也可以推动服装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如果培训机构真的有发展眼光,完全可以创造真正的职业教育品牌,而不是钻政策法规或者管理的漏洞小打小闹,更不能假借他人品牌去欺世盗名。
晶报报道见报后,劳动部门已就其所管辖的相关职业培训机构展开调查,结论将在本周披露。我们相信,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切实履行管理和规范的职责,打击假冒伪劣,引导这些教育培训机构走正道,推动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公平竞争,保护受教育者的权益。
(见A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