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8日下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的几位农民,正忙着为小麦浇水而修建水渠,不想,一处西周晚期青铜窖藏,乍然“现身”……
当地政府与专家随即展开了“文物保卫战”,清理发掘出27件(组)100多件珍贵文物。
6位农民修渠
挖出“宝贝”
11月8日下午5时30分左右,五郡西村在村子北边已经修了几天的水渠快要完工了,6位农民拉完最后一车土也准备收工。在铲土的过程中,他们听见“咣”的一声,大家都以为是铁锹碰到石头上了,可刨出来一看,地里埋的东西发出耀眼的青绿色光芒,“这是青铜器啊!”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再轻轻一刨,又露出了很多,他们看到有编钟、簋,还有斗。
“原来村子出土过青铜器,我们见过,所以一看这就是文物,就商量着要赶紧报告上面,还找来纸笔大概登记了一下。”没有任何犹豫,刘银科和刘东林去打电话,其他几位留守在现场,“走的时候还约定:现场的人不得少于三个。而且没给任何人说,连我媳妇都不知道。”朴实的刘银科告诉记者。
晚9时许,宝鸡市文物局局长、科长等赶到了青铜器窖藏现场,其时,扶风县主管县长、文物局长、公安局长等已经先一步到达,办公会在麦地里紧急召开,决定先清理一部分已经被扰动的青铜器。
宝鸡市文物局副局长刘宏斌说,针对部分已经被扰动的青铜器,考古人员根据农民反映的情况,对其进行了原址复原,在有关摄像等资料被成功提取后,考古人员对部分青铜器进行了保护性清理,当人们将20多件青铜器,送到扶风县博物馆库房时,已经深夜了。
三千多年铜矛依然锋利
9日上午,记者赶到发掘现场时,宝鸡市考古队工作人员仍在进行科学清理。记者看到,此处周围全是田地,考古人员从一面高约两米的土崖上方往下清理出一个半圆形,有3件绿色青铜器露出地面,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清理着上面的泥土,三件器物的形状也渐渐清晰。
经过考古人员紧张细致的工作,这个窖藏中最后三件青铜器也被完好无损地清理出土。从8日晚上到9日上午11时左右,在这个土崖上,考古人员共清理出土27件(组)计100多件西周青铜器,其中刻有铭文的有六七件,内容涉及召公、弋、白(柏)等四五个家族,其中涉及召公家族的两篇铭文长达110多字。
扶风县博物馆馆长胡社生说,青铜器中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酒器等,其中编钟5件、簋2件、尊2件,矛12件、瓒3件,鼎1件,以及车马器小件与车饰一组。除青铜器外,还有汉白玉扳指1件。
9日下午,闻讯赶来的陕西文博专家,将青铜器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省文物局有关专家看到这几件器物后,直说:“没见过,没见过!”知名青铜器专家、古文字学家、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镇烽、王辉与王占奎等人随即对这些青铜器进行了初步鉴定,从铭文、器形、花纹等综合特征认定,它们属于西周中晚期铜器,其埋葬年代则在西周晚期。
随后,记者在扶风县博物馆见到了窖藏中出土的所有青铜器,除1件鼎稍残外,其他器物均保存完好。其中1件编钟上发现族徽,另1件腹内有调音槽。3件精美的双龙镂空柄、兽头耳的舀器斗也让人爱不释手。12件铜矛虽然被埋藏了三千多年,但依然异常锋利,寒气逼人。考古人员称,这些矛从未使用过就埋在了地下。还有一组车马器出土时被放在编钟里,有铜泡、铜管等共有103小件,省文物局有关专家称,一个窖藏内出土大量的铜矛和车马器,非常少见。
与周公地位相等的召公“现身”
按常规,兵器一般不与礼器放置一起,不知青铜矛的出现又该作何解释?在两件青铜簋、两件大口尊的内壁和两三件编钟上刻有铭文或族徽,青铜簋上的字句相对简单,两件大口尊上则是长篇铭文。
经多位专家释读,两件青铜簋上的铭文内容有“白眉夫作宝簋”与“作父辛戈”,其中“白”可通“柏”姓,“戈”则是族徽,显而易见,这两件簋的铸造人是两个家族。无独有偶,5件青铜编钟也是分为两组,显然也是分属两个家族,其中,一件青铜簋上,直接铸着族徽标志——在享字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册字。然而,既然属于不同的家族,那么多件不怎么配套的青铜器,缘何“走到一起”呢?
在两件器形一致的大口尊内壁,铸造着110多字,内容几乎一样的长篇铭文。
吴镇烽研究员说:“两件器形首次发现的青铜尊内壁都有长篇铭文,除个别字词外,两篇内容基本相同。内容涉及召公的夫人‘召姜’,以其所具有的更为尊贵的‘以君氏’的名义,对‘周生’等人进行劝解,其中,涉及两个贵族之间的财产纠纷。”
对于两件“召姜”尊的主人,专家认为,很可能与传世的两件青铜簋属于同一个主人。据了解,在两件传世青铜簋的铭文中,都有“五年周生”与“六年周生”等与召公有关的字句,即它们的主人很可能是召公家族的同一个人。
虽然青铜尊精美,其器形也是首次发现,可细心的专家还是发现,其中一件尊的铸造曾进行过二次修补。
一个窖藏之内,为什么会出土属于四五个家族的青铜器呢?王辉研究员说,这些青铜器的年代有西周中期的,也有西周晚期前段的,这么多家族的青铜重器,同时放在一个窖藏内,说明这些青铜器在埋藏前已经过长期的流传,而这些青铜器的流传过程,对于研究西周社会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文/冯国边江郭欣RJ206 (综合新华社专稿、《西安晚报》报道)
图一:青铜器吸引了很多媒体的记者。
图二:就是这六位刘姓农民发现窖藏的。
背景
扶风:青铜器之乡
陕西省扶风县位于宝鸡市东部蔊河流域,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周原遗址位于县城北9公里处。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近几十年来,周原地区的墓葬和窖藏中陆续出土了成批青铜器,其中以庄白一号窖藏最为著名。
1976年12月在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南发现。窖藏器物103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其中74件铸有铭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铸的铜器,史墙盘有铭文284字,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许多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极为精美。如折觥的盖前呈羊首,后为大兽面,通体遍雕夔龙纹,形制颇为别致。此外如商尊、商卣、折方彝等一大批器物,都有珍贵的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
此外,扶风县境内还有多起青铜器出土记录。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