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三农”———勾勒和谐乡村线路图
日报记者 何旭 李湉湉
一个数据引人注目:经测算,市财政去年落实“三农”资金达126.17亿元,占当年总支出的1/5以上。
一个事实毋庸置疑:反哺“三农”的财政政策正真实地改变着全市2000多万农民的生活,勾勒出了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线路图。
渐进式反哺
反哺“三农”,让农民受惠,是在城乡差距日趋增大的今天,政府对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财政资金往往被投向生产效率较高的城市和工业。时至今日,随着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反哺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如果对过去的一年稍加回首,一条渐进式的反哺线路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1月初,我市率先在全国免征农业税及附加,2400万农民因此受惠。
5月,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90万名在校贫困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18个扶贫工作重点县63万名在校贫困生被免去杂费,11万名贫困寄宿生获得了每年240元的寄宿生活补助。
6月,在忠县花桥镇东岩村的村民大会上,村民们围着村支书就一张报纸议论纷纷:“村口的水厂扩网工程怎么上报纸了?还写着政府给了多少钱哩。”村支书接过话头:“报上写着的,今后凡是涉农资金都要在报纸上公示,让咱农民心里有数。”据悉,第一批公示的涉农资金包括70个具体项目,涉及我市9个区县(自治县、市)的15万余农民。
去年底,在武隆县黄莺乡双河村,87岁的王光卫老人终于从寡居多年的陋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五保家园。摸着崭新的床单和被褥,老人唏嘘不已:“从前可没有这样好的条件,我算是享上福了。” 与王光卫老人一样,去年全市有14个区县(自治县、市)的2000名五保老人搬进了新建的村级五保家园。
“‘十五’以来,财政支出的一大亮点便是:通过‘多予、少取、放活’,反哺‘三农’。”市财政局局长马千真说。
审视去年的财政“年报”,这一说法已见端倪———全面免征农业税,农民全年直接获益近6亿元;全市农业扶贫支出30.5亿元;当年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分别为70%、75%、77%;市财政安排9572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230万人,覆盖试点区县(自治县、市)农村人口的61%,投入资金6900万元;种粮农民补贴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产粮大县540万农民……
今年,反哺仍在继续———面对百年不遇的旱灾,市财政局落实上亿元中央和市级经费用于抗旱救灾,涉及人畜饮水、人工降雨、森林防火、农业生产等方面;继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后,市财政开始对养鱼、养猪、养牛大户给予资金直补;从基本建设、支农、社会事业等各个项目中“分流”出的3.2亿元财政资金,“打捆”支持全市2000个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制定《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最低保障标准》,让村组干部也能吃上“皇粮”;发布了《农村五保户最低补助标准》,确定了农村五保户每人每年供养补助标准……
“可以肯定,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反哺‘三农’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农民得的实惠会越来越多。”财政人士断言。
边哺边整改
正因为是渐进式的反哺,相关的总结和完善工作也正在进行。
今年3月,市财政局组织新参加工作的18名财政干部,分6组深入库区、渝东南、渝西的12个区县(自治县、市),采取问卷调查、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对28个乡镇55个村的村社干部和农户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的成果有份量,尤其是关于良种补贴、合作医疗方面的情况,可向中央反映。”看罢报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作出批示。
调研发现,种粮直补和良种挂钩存在弊端。一是基层农业部门未按实际种植面积计算补贴,而是根据理论用种量和农民购种数量计算兑付补贴,这容易导致农民认为这是良种促销补贴,而不是对种粮行为的补贴;二是增加了基层政府风险。农民认为,政府推销的种子,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和病虫灾害,政府应当负责,这增加了基层政府的行政风险。
调研还发现,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风险。一是参加率低、筹资成本高,目前每人每年10元的费用中,筹资成本高达1.5至2元,且已生病或预见生病概率高的人积极性高,可能导致现有基金不足以支付实际发生费用的现象发生;二是乡镇卫生院补偿政策不健全以及“以药补医”的缺陷,导致医疗费居高不下,加大了基金风险,增加了患者负担;三是乡镇没有专人负责合作医疗,卫生院管办合一、审报一体,不利于监控。
“此外,我们还面临一道坎儿———县乡能否尽快偿还18亿元‘普九’欠债。”马千真说,“不能让‘历史之账’成为现实之忧。”
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全市因“普九”建设造成的县乡债务约18亿元。“在此背景下,如何轻装前行进行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市社科院有关专家如是说。
事实上,财政部门早有远虑:推进“乡财县管”,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等管理方式;建立了分级偿债机制,按一定比例在区县(自治县、市)偿还债务的基础上,“帮忙”还债,各区县上级转移支付优先用于偿债。此外,我市还改变了单一的干部考核标准,不把经济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惟一标准,并建立了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财务审计制度。
“今年内,全市县乡将清偿18亿元‘普九’债务,这样一来,我们更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搞好新农村建设。”马千真说。
反哺要问效
今年年初,市长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政府将加快职能转变,在继续抓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倾斜。
近期,有20多项涉及财政的惠民措施将会陆续出台。日前召开的市财政局局长工作会议透露了这一消息。
“这些措施覆盖很广,‘反哺’的思路更明确。”据透露,其中就包括有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方案,如取消种粮直补和良种挂钩的规定;全面建立农村低保、进一步扩大农村医疗试点范围;将‘农转非’人员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推行社区卫生补助、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全免费等。
“此外,为了防止“雁过拔毛”,保证“三农”得实惠,财政不会再对资金‘一拨了之’,我们正在推行追踪问效机制。”该局监督处一负责人说,以农民工培训资金为例,现在的经费申请报告长度只有“半张纸”。今后,申请经费时要附上项目效果预评报告,包括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培训完成后可以新增多少就业、农民增收多少等,如果实施后达不到标准,则要“拿话来说”。
“财政投入上的倾斜、新举措的不断出台和追踪问效机制的保证,使得公共财政体制更加完善,它传达出政府职能从行政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市社科院有关专家如此评价。
来源: 华龙网 2006-11-14 0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