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省区市协作企业机遇多多
图为各路媒体记者聚焦会议。日报记者熊 明摄
华龙网讯今天,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1次会议在我市开幕。哪些机遇可让企业淘金?在昨天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表示,六省区市的协作至少能从四个方面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交通网络的形成。本次会议的第一个专题就与交通有关。这个专题以六省区市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络为建设重点,推进西南各地区的交通建设,统筹煤、电等能源体系的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企业可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拓展大西南市场。
联合开发资源。我市与贵州将借本次会议探讨渝黔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建设重庆贵州煤电化建设项目,以及电煤的供应问题;将与四川重点加强对石化产业的分工协作,推动西南地区乙烯上下游产品加工建设。此外,各省区市之间还有一些联合开发水利资源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企业可受惠于大西南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联手打造旅游经济圈。六省区市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务实推动、互利共赢、联动发展,来打造大西南的旅游经济圈,联合推进一批合作项目: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渝黔生态旅游区金三角,渝黔乌江画廊,川渝流域生态旅游区,以及川陕渝红色旅游区。这一系列合作将为各省区市旅游行业带来无限商机。
区域市场网络正在形成。本次会议将签订一个构建统一开放市场的合作协议,该协议主要内容是建立部门和行业对口的合作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重大合作项目协商机制等协调内容。今后,各省区市的企业将在劳务市场、工业项目、旅游市场等更多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回报尽在奉献中
日报记者 廖雪梅
20多年来,西南六省区市每年都有个雷打不动的“约会”: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他们借助这个平台,共商加强协作、实现腾飞的大计。
作为协调会的倡导者和参与者,20多年来,重庆从未停止过与兄弟省区共同发展的步伐。值得欣喜的是,回报尽在奉献中。
机制创新求机遇
“大西南的机遇就是重庆的机遇。”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重庆联络处负责人介绍。“协调会”创建之初,六方形成共识:局部优势、分散优势变成整体优势、综合优势,才能提升整体竞争力。要知道“协调会”是松散性组织,各方都有否决权,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成果。
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商定“每年相聚、轮流坐庄”的规则,今年是重庆第四次“坐庄”。
1984年“协调会”创建之初,重庆就建立常设联络机构。
1985年4月,第二次协调会首次在渝举行,大家同意共同出资在渝兴建“川滇黔桂渝经济协作大厦”。1991年大厦落成,成为当时重庆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1991年9月,第八次协调会再次在渝举行,促成项目633个。
2000年9月,第16次协调会三度花开重庆,会议通过“六省区市关于联合推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今年11月,第21次协调会第四次在我市召开,将在交通能源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统一开放市场上有所突破。
20多年的平等互信合作关系,拓展了各方互利共赢的空间。据统计,截至2005年,六省区市间相互投资额高达3000亿元。
全面合作求突破
“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走过20多个年头,可以用三个‘越’来概括———研究探讨的领域越来越广,相互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协调工作的成果越来越实。”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认为。
“尤其是‘十五’期间,重庆区域合作变化最大。”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平介绍,重庆与各方的合作扩展到农业、旅游、化工、物流、商贸、文化、人才职称等多个领域。重庆正加快与其他省区在汽摩、化工、农业、高新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方面的合作步伐。
机制创新上也有所突破。“共建秀美大西南”成为六省区市发展的共识。我市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步伐,围绕“青山、绿水、碧空、防灾”总目标,重点推进蓝天工程、退耕还林、三峡库区周边绿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预计今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水环境质量全年稳定在Ⅲ类以上,全年可完成水土治理面积2500平方公里。
务实推进和机制创新,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良好发展。重庆与各地的区域合作,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物资合作向商品要素和服务全方位合作转变,由单纯注重本地经济发展向谋求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转变。
四个重点求跨越
平等协商,互利互惠。重庆在吸引其他五省区的同时,也积极投入大西南经济圈的发展。
交通、能源、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旅游资源,是重庆对其他五个地区相互投资的四个重点。
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渝黔、渝川等高速公路先后竣工,重庆至拉萨铁路客运开通,宜(昌)万(州)铁路开工建设。直辖以后到2005年,全市高速路从不到150公里增加到748公里。
能源方面,乌江彭水水电站、合川双槐电厂等大型水电和火电项目陆续开工。
旅游方面,我市与四川、贵州旅游业联动,川渝黔合作共建四面山生态旅游金三角,万州青龙瀑布与贵州黄果树联手打造两瀑三峡黄金旅游线路。
据初步统计,20多年来重庆吸引五省区及中央所批准的重大项目近260个。仅去年一年,我市企业在五省区实际投资超过150亿元。
立足优势求突破
分析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已经并将给重庆带来的收获,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认为,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为重庆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良机。
未来的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物流中心,西部最大的制造业基地。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穿渝而过,贵州不少地区已把重庆朝天门明确定位为他们的入海口和物流基地。从重庆出发,经綦江、遵义、贵阳、广西河池、柳州,12小时可直达广东湛江,一条快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展现在西藏、四川眼前。西藏代表方表示,正在考虑把重庆作为西藏的物流基地和进藏通道。四川方面也提出,将成都电子、机械零部件等产业与重庆汽摩产业等配套。
将重庆、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和黔南优美的自然风景、民族风情结合,在旅游、物流和技术上加大与广西合作也提上议事日程……
深层次的良性竞赛、互补和联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大西南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来源: 华龙网 2006-11-14 07: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