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化龙桥,考古队员观察远处绝壁上的洞穴(画圈处)
本报记者 李文彬 摄
本报讯(记者 吴国才)日前有媒体报道,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绝壁发现一疑似汉代崖墓的神秘洞穴。昨日,市考古所执行领队刘春鸿带队到现场初探,当即否认了汉代崖墓一说,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晚清时期避难所留下的崖穴居。考古专家将于近日从洞顶沿绳进洞内揭秘。
神秘洞穴不是汉代崖墓
昨日下午2时许,刘春鸿一行赶到化龙桥虎头岩一名叫响水沟的地方,对面砂岩壁上隐约可见“神秘洞穴”,离地约30米高,藏在石壁中间。宽高均在2米以上,极不规则。
刘春鸿用望远镜观察后称,虽然该洞人工开凿的痕迹明显,但从崖墓的特点初步分析,排除了是汉代崖墓的说法。因为崖墓的洞口为方便封门,一般很规整,而该洞口极不规整;二是崖墓能长久保存,一般都是人难于攀援的绝壁,而要进该洞并不难;三是目前已知的崖墓一般都有门楣,而该洞洞口无门楣。而“崖墓”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一种墓葬形式。
当地居民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称当地年近八旬的老婆婆曾说,抗日战争时期当地居民通过石壁下的山道到过洞内。
专家分析很可能是崖穴居
刘春鸿认为,该洞穴不是作为防空洞来开凿的,只可能被当做防空洞利用过。因为防空洞主要是方便居民在战乱时快进快出,但该洞穴藏于石壁中,显然不能凸现这一功能。
专家初步认为,该洞穴至少在民国时期已经存在了,最大的可能是晚清时期为避匪所留下的崖穴居,因为从史料分析,与重庆两次较大规模避匪事件有关。
经过现场观察,洞穴四周全是石壁,底部颇为陡峭,极不容易进入,进入的唯一办法只有从洞穴上方往下放绳子,工作人员沿绳入洞才能进行探秘。
刘春鸿称,崖墓内的墓室从结构到形式都比较讲究,崖穴居里也能见到当时居民的居住环境,所以必须进入洞内才能探究其里面的情况。他们将在近期入洞揭秘。据了解,化龙桥目前确定有20余处地下文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