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成熟的芹菜。菜农们正在收割丰收的芹菜。
文/图记者王晓英
特别提示
今年夏天长安区西瓜难卖的消息余音未散,秋季,阎良区芹菜因不好卖被毁在地里的报道又不断传来,紧接着,三原县菜花价格低至一分钱的消息又再次传来。 接下来还会不会有白菜、萝卜卖不出去的情况?一年之内连续爆发的农产品低价滞销事件原因何在?解决之道又在哪里?
现象 农产品价格接连狂跌
没做过农民,就不知道农民的辛苦。没做过农民,也不会知道,丰收,对于他们不一定是一件值得喜悦的事情。
今年夏天,西瓜又一次丰收。7月28日,记者曾在长安炮里乡前村采访瓜农王品珠。她家种了10亩西瓜,卖得最好的价钱是一毛钱一斤,基本上每斤价格在六到八分钱。每亩地的地租要500元,加上种子化肥等,不算劳力每亩地最少投资700元。卖完所有的西瓜后,王品珠算了算账,结果是,她还差一半的成本没有收回来。采访王品珠时,围坐在一起的其他村民们,因长期辛苦劳作晒得黝黑的脸上无奈的目光至今令人无法忘怀。
时隔三个多月,10月中旬,阎良区的芹菜又遭遇和炮里西瓜一样的“命运”。10月初,每斤芹菜还在3毛钱的价格上下浮动,到了16日以后,竟迅速下跌到历史最低价:每斤只卖到五六分钱,还少有客商前来收购。因为要赶着种植冬小麦,无奈的部分村民只好用拖拉机将芹菜全部搅碎,埋到地下。
因为价格太低,部分菜农不愿收割,芹菜还长在地里,已经成熟的菜花这时却又步芹菜的后尘。记者在阎良采访时,菜花的价钱只卖到每斤8分钱。武屯镇宏丰村村民王经敏家5亩地的菜花总共只卖了980元,远远收不回成本。他说:“我能卖掉还算好的,又白又大的菜花就是没人要,有些村民只能堆在家里等着。”据说,三原的菜花还曾贱卖到1分钱一斤。
进入初冬,芹菜、菜花已经过季,该是白菜萝卜上市的时候了,它们会是什么价?农民们不敢想,也无法预测。记者路过一片白菜地时,问一位正在浇水的大妈价钱怎么样,她没有回答,只是不停地摇头。
过去的几年,也有过“卖难”现象,可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连续集中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到最低点,“卖难”如此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也击痛了农民们的心。
盘点“卖难”的原因在哪里?
没有错开销售高峰,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是造成瓜价下跌的主因。
去年全省西瓜价格较好,每斤卖到3毛钱左右,引得群众盲目跟风,导致全省今年新增西瓜和甜瓜面积近10万亩。而西安周边的种植面积也一下子增加了两倍多,致使产量大于销量。这些大面积种植的西瓜绝大多数在5月~7月上市,而反季节瓜极少,秋延瓜几乎没有,各地的西瓜大规模集中上市,销售就带来一定困难。
阎良区农林局产业办负责人王飞分析今年芹菜滞销的原因:一是种植面积扩大,阎良区秋季芹菜2005年种植面积1.3万亩,今年猛增到2.1万亩,周边的临潼区、三原县、泾阳县芹菜种植面积也比去年扩大了50%;二是今年同期气温偏高,使芹菜成熟期略有推迟,使得往年10月初就能结束的芹菜收购,今年推迟到10月底。这时候,外地芹菜也集中上市,没了时间差,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种植面积盲目扩大,品种单一集中上市和外地同类产品没有时间差,是造成西瓜和芹菜价格下降的共同原因。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农民的盲目性较大,看着赚钱就跟风种植,对市场缺乏了解,往往错过最好的销售时机。国庆节期间,芹菜的收购价格在每斤4毛钱左右,不少菜农觉得比去年7毛钱的价格低了很多而不愿意卖菜,想等着价格上浮后再卖。农民经纪人、武屯蔬菜专业协会的朱珍成说,刚开始,他联系来的外地客商,两天时间连一车芹菜都收不够,农民都不愿意卖。结果10月5日以后,价格一路下滑,部分芹菜生长期过长,错过最佳采收期,品质下降,导致客商拒收。
思索 多些“未雨绸缪”少些“亡羊补牢”
西瓜、芹菜低价贱卖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各界都给予农民最积极最热情的关怀。
西瓜难卖,我市各级政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西瓜推介会,专门为外地和本地客商的西瓜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市农业局还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书,鼓励广大市民多吃西瓜,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瓜农的困难。阎良农林局近日也做出决定对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实行补助政策,给农民经纪人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确保经纪人不再向农户或者客商收取中介费,对种植5亩以上尚未销售的种植户每亩100元的补助,他们还在互联网上发布芹菜信息,派人多方联系客商,帮助农民销售芹菜。与此同时,还在阎良市区内设点向市民免费发放芹菜,陕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也组织厨师给市民教做芹菜……
方方面面的爱心和热心汇集起来,让农民多少感觉到些温暖,但瓜农、菜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却已经难以挽回。我们看到了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应该做的绝不仅仅是在发现农产品卖不出去后才伸出援手。
记者问过不少农民,需要政府做些什么?他们一致说需要信息,让政府提供此方面的帮助。农民朱珍成的话就能代表农民的这种愿望,他说:“农民只知道什么挣钱种什么,至于市场供求,根本就不知道,最大范围也就知道自己村里种了多少。这几年,政府给修路打井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劲头也足着呢,就是希望政府在种植前能给一点建议,做一点引导,这样能种多少能卖多少,心里就能有个数。”
阎良区农林局的王飞也认为,这方面确实是个问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地里种什么,完全由农民自己做主。农业主管部门不了解,就算了解也是种到地里以后的事,其实这时候引导,已经来不及了。芹菜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周边地区原来还种植了这么大面积的芹菜。“不过,这次芹菜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我们也要改变对农民服务的老路子,要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时把握市场动态。要发展更多的农民经纪人,把有用的信息包括气象信息收集起来,再把外面市场的消息带回来。同时建立农产品市场预警体制,把同类农产品的面积产量、市场销售前景等预测信息,及时告知农民。”
他还说,等这阵子忙过去,芹菜全部卖完之后,月底还计划召开研讨会,主题就是如何引导农民规避市场风险。
希望 掌握信息寻找商机
大好的丰收年里,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的农民不但赚不到钱,甚至连投进去的本也挣不回来。在同情农民,为他们叹息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农民日益明显地看到如今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他们学习怎样面对“市场”,他们承受“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增强,他们认识到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已向网络、农高会等各种农业展会寻找商机。
30岁的宋双亮是武屯镇宏丰村人,他时常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在田间地头转悠。2004年起,他就在临潼交口镇承包了30亩地种芹菜,当年的好价钱让他一下子发了家,打那时起,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种芹菜。芹菜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多,价格却是一年低过一年。然而,头脑灵活的宋双亮今年的30亩芹菜卖完却没赔钱。为什么?宋双亮笑着说:“今年种植面积特别大,成熟期又晚,芹菜差不多快成熟的时候,我就上网查阅价格,给外地客商打电话询问,觉得今年市场可能不好。9月底,芹菜收购价格还在4毛钱的时候,我就自降价格,以每斤3毛7分开始卖。没几天,菜价直线下降,但那时候我已经把菜卖完了,最低的价格也卖到2毛2,根本没有赔。”
自家的芹菜早早卖完了,宋双亮现在收购村民们没有卖出去的芹菜往浙江发货。面对芹菜贱卖,宋双亮有着自己的看法:“今年的大部分菜农确实都赔钱了,反过来想想,也不全都是坏事。这个宣传做得好,最起码全国各地都知道咱们阎良武屯种优质芹菜,明年来收购的客商肯定多,明年我还继续种3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