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象,在省内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揭示该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记者走访了校长衣俊卿教授,请他对黑大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了解读。
教育的最重要本质是文化启蒙
作为一位研究文化哲学的学者,衣俊卿教授对高等教育的思考有着全新的视角。 “我们办教育,办大学,前提还是要理清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其实我们所谓的理念、改革,无不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对教育本质抓不住、吃不透,我们的教育就是无本之木,注定是不成功的教育。我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文化启蒙。”
正是对教育的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才使黑龙江大学确立了“给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的素质教育观、多元质量观和以围绕社会需要办教育为中心的社会轴心观等先进的办学理念,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主旋律”。学校一改传统的“精英式教育”,实施“大众教育”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保持了快速、良性的发展势头。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是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结合实际提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质的实践过程。”衣俊卿说:“大众化的背景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全方位的育人,这种全方位的育人说到底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2002年黑龙江大学开设了“阳光讲坛”,开坛之际,衣俊卿提出“激活思想、放飞学习、张扬个性、唤醒生命”的寄语。“我们力争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的较好的结合,促成对学生的文化启蒙,让每一个在黑大校园内的人生活的有意义,为今后的创造性人生奠定基础。”
可以说,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积极推行的学分制、全面推出选课制、主辅修制、学业导师制等,搭建以学分制为平台的素质教育体系,以“创业、创新、创造”为主旨的创业教育体系等,无不是围绕这一主旨在进行。
“我校图书馆是全省高校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兼有第二图书馆及博物馆功能的文博馆,有些人对此不理解,其实一个好的图书馆就是一所大学,而博物馆本身就承载着育人的内涵,这些对人潜在的教育远非教师讲授的一节课所能比拟的。”提及此,衣俊卿表情严肃,透出一位教育家的深邃思虑。
规模、结构、质量和层次协调发展
衣俊卿特别强调了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层次诸方面的协调发展问题。
关于规模。目前社会上关于高等学校的规模有不同的看法。衣俊卿认为,不能笼统地谈论高校规模的大小,在学校规模扩大和教学质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关键要看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同时学校规模的核定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和定位。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过小的规模会限制学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的发挥和办学实力的提升;而对于医学等单科性大学而言,过大的规模则必然导致培养层次的下降和质量的滑坡。基于这种考虑,黑龙江大学把办学规模定位为3万人,这应该是现代综合性大学比较合理的规模。
关于结构。“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信息化时代,如果综合性大学依旧固守传统的基础学科,就会封闭在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中,很难发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衣俊卿校长说。黑龙江大学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动学校的转型,在保持文理外等基础学科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财经、政法、新闻、艺术等应用性学科;工商、旅游、行政等管理学科;电子、化工、信息、生物、机械、农学、水利等工程技术学科。现在,黑龙江大学已经成为包含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十大学科门类和70多个本科专业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关于质量。黑龙江大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始终把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确保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仅教学科研设备值,已经从1998年的一千多万元扩大到近三个亿;打造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实施“博士工程”、“青师工程”、“名师工程”、教师特聘岗位津贴制度、引进重点大学及海外大学的人才等一系列措施,现已形成一支由3名国家名师、5名省级名师、22名校级名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2名、在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40余名、54名博士生导师、419名硕士生导师等组成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形成由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以及入选国家级优秀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和校级优秀教材等构成的优秀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1998年就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推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方位地监控学校的教学质量,黑龙江大学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获得国家教学评估优秀结论的学校。
关于层次。黑龙江大学十分重视高层次科研立项、科研获奖、学术研究和科研开发,加强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在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科研实力和学科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衣俊卿校长告诉我们,黑龙江大学的科研和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由俄语、日语、英语、韩国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构成的外语学科群继续保持着优势,其中俄语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在全国名列第一;哲、经、法、教、文、史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名列50强,在黑龙江省高校中遥遥领先,其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化哲学研究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两年无论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还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比中,黑龙江大学都独占全省高校的60%以上;原来相对薄弱的理工科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05、2006年共获得该校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被批准辟建我省第一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机遇是一把钥匙
机遇是一把钥匙。黑龙江大学正是抓住了这把钥匙,打开了内涵和外延同步快速发展的大门。
衣俊卿校长认为,综合性大学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于多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综合优势,因此,同许多单科性大学相比,综合性大学有着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助俄语和哲学等传统学科的优势,黑龙江大学正在逐步形成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群、哲学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群、法学学科群、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工学学科群等诸多优势学科群。”黑龙江大学已经完成了自己扩大规模的任务,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了现代教学和科研体制。
有人说:“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成果。”衣俊卿校长充满信心地说。黑龙江大学在承载文化启蒙及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正在积极地播种着创建现代化理想大学的思想。(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