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分钟!罗孚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从南汽转而投向上汽的怀抱,而且竟然”意外“地放弃了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上汽51%的底线轻松获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罗孚作出如此重大的改变?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上汽究竟表现出了怎样的冷静和智慧?然而,面对罗孚的破产,上汽又为何没有放弃与罗孚的合作?直到上汽荣威(荣威新闻,荣威说吧)的成功上市才将这一切疑云烟消云散。 本报将揭开这一系列的谜团。
再过5天,就是北京国际车展开幕的日子了。今年的北京车展可谓亮点十足,不仅世界前五大汽车集团将以国际A级车展的标准参展,而且保时捷、法拉利、玛沙拉蒂、宾利等世界顶级名车厂商亲率“干将”出征,同时,接近十款国产新车将全球首发。同对,不断崛起壮大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将改变以往只能在车展上当配角的尴尬,不仅概念车频现,而且将在中高端市场推出重量级新车。本次北京车展的“当家花旦”非中国自主品牌莫属。而上汽汽车刚面市的荣威当属其中典范。在这款被誉为“中国首款国际化的中高级自主品牌轿车”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每日经济新闻》日前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两大条件“选”中罗孚,自主品牌无须从零作起
此前有媒体称,上汽与罗孚之间相恋是一种“偶然”。事实上,一位曾亲身参与此次收购的上汽某高层表示,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梦想上汽已努力了很多年,2002年更是响亮地提出5万辆自主品牌的战略目标,同年成立上汽集团工程研究院并启动0201项目,但一直缺乏一个合适的平台,一个战略实质性启动的“引擎”。
为此,上述人士透露,2004年,上汽向全球发出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意向。在上汽开出的“求偶”条件单上,那些国际上属于第二梯队、年产量在30万辆以下的企业是主要希望合作的目标。为什么呢?
该人士表示,“我们合作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上汽要控股,51%的比例是必须保证的;其次,公司本身必须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年产辆在30万辆以下的企业通常不足以支撑其研发平台和全球销售网络的投入。”
很快,上汽就收到了回馈,英国罗孚可以说是当时最理想的合作对象。作为英国现存的惟一一家英资整车批量生产的大型汽车工业公司,罗孚可谓业界最尊贵的“贵族”。然而在度过了百年诞辰后的今天,罗孚却在生产经营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罗孚在整个欧洲市场的份额不到1%,共销售14.5万辆。
直接通过收购获得核心技术引发了外界对上汽自主品牌战略的质疑。上汽一高层表示,技术和人才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把技术所有权拿到手,就是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发展并不是一定要从零开始,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达到今天别人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水平。全球资源为我所用,通过高效整合迅速崛起是一种中国发展自主品牌的全新尝试。
不过,此时的罗孚已经与南汽打得火热。就在罗孚高层即将到南汽洽谈50%对50%最后的合作框架协议时,上汽几位神秘人物密会了罗孚高层。上汽汽车总经理王晓秋透露,“短短三分钟,不仅使罗孚开始重新选择新的‘恋人’,而且竟然‘意外’地放弃了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上汽51%的底线轻松获得。”后来,这一比例曾一度达到70%。
短短三分钟!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罗孚做出如此重大的改变?一位当时亲身参与该场谈判的上汽高层透露,其实就是一张“世界地图”。不过,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不仅承载了今天上汽汽车国际化的战略构想,也是当时濒临破产的罗孚重振昔日雄风所迫切希望攻克的战略要塞。“上汽是真正做事情的企业,是上汽的人打动了我。”罗孚当时参与谈判的负责人表示,“很明显,上汽做了充分的案头工作。”
据悉,上汽集团内部对于此次合作非常重视。上述高层透露,上汽内部就罗孚项目还特意成立了四人领导工作小组,分别是王晓秋、丁磊、魏燕清和张振华。他们不仅多次到英国当地实地了解情况,而且还聘用了富有国际经验的多家顾问团、律师团,对罗孚公司的资产状况、双方合作可能涉及到的法律事项等具体情况都做了充分的评估。
事实上,上汽自一开始就牢牢控制了谈判的主动权。2004年6月16日,上汽集团与罗孚签署了一项长期合作的战略性协议,其中约定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几乎罗孚汽车所有未来车型纳入合资企业开发、制造,拓展以中国市场为重点的罗孚全球汽车市场。
如此巨大的合资项目,一定的审批时间是必要的。不过,上汽的财务顾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刻向上汽提供的一份报告清楚地表明,罗孚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破产。来自毕马威、德勤等其它咨询公司的分析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一旦破产,将直接关系到罗孚本身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而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关系到上汽自主品牌战略发展的底线。2004年12月,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先行购买了罗孚几乎所有技术核心的知识产权,其中包括罗孚1.1L—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核心技术平台。
尽管上汽方面一直试图拖延罗孚破产的时间,但英国严格的破产规定还是无法避免罗孚遭遇破产的命运。2005年4月28日,罗孚公司正式宣布破产。当时有媒体称,罗孚的破产也预示着双方合作的终止。
事实上,上汽一知情人士透露,破产前后的罗孚对于上汽的合资计划确实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使上汽不得不书面告知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对罗孚业务的全部或部分收购”,但上汽始终“保留对破产后罗孚进行资产处置的可能”。
不过,相比较南汽当时的无条件竞标,上汽却向罗孚方面提出了几个前提条件,一份相对完整的破产清单、当地的环保问题和收购后的地租事宜等。尽管这些条件今天看来对于一桩并购案似乎并不算苛刻,但当时罗孚拖延一天,每天的损失就是几百万英镑,最终南汽在该环节中胜出。该人士坦承,“这对上汽而言,的确是一个遗憾。”
但总体而言,该人士表示,上汽拿到了最想得到的部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一个随时可以运转流畅的罗孚几乎完整的研发团队。上汽汽车还特意为这些人设置了Ricardo2010[上汽汽车海外(欧洲)研发中心]。
王晓秋透露,目前Ricardo2010的研发中心员工总数约200人左右,其中150人左右是上汽保留下来的罗孚核心的研发团队,剩余50余人则由上汽派驻。英国研发团队更多得侧重于产品的设计,上汽工程院则侧重于工程方面。但二者最终会力争达到一种平衡。
中国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一位资深并购专家认为,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上汽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和智慧。正如英国《观察家报》的评论:“中国人在短短的时间里竟也玩起了西方人的资本游戏,而且玩得技艺超群,上汽在与英国对手的谈判中总是步步为胜,棋高一筹。让我们向上汽的胡茂元先生致敬。他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上汽汽车:国际化战略全面启动
作为第一款在中国量产、具有纯正英伦轿车设计与技术基因的中高端轿车产品,荣威750将在北京车展上首次面对全国公众,而这距离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主战场———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得“准生证”仅仅8个月左右的时间。荣威750的亮相也标志着在完成了最新一轮技术实力储备后的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战略开始加速。
王晓秋透露,上汽汽车的研发计划已全面展开,到2010年将形成5个平台超过30个车型的宽系列产品线,价格将覆盖6.5万元到30万元区间,配置的发动机包括1.1L至2.9L的K4、KV6汽油机及2.0L的柴油机。这种推新车的速度可说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最快的。按照规划,上汽汽车中期还将追加投资100亿元,到2010年实现年产整车30万辆、发动机40万台的规模。
同时,为了配合新车上市,上汽汽车的销售网络已经在全面建设中。据介绍,目前其第一批70家中国大陆经销商已经签约,明年达到100家,2010年则要达到300家。
上汽自主品牌战略直接定位在“打造高起点、国际化”的自主品牌。据王晓秋透露,上汽汽车国际化销售网络已经在悄然布局中:在海外市场开拓方式上,将把欧洲市场分为主要欧盟市场和非欧盟市场,在五个主要市场建立由上汽汽车主导或控股或合资的公司,并招募经销商进行销售;而对次要市场如北欧、波兰等,年销量不足以支撑独自营销网络的,将选择有实力的经销部进行销售。据悉,目前已有很多实力经销商前来接洽。
上汽汽车的海外营销网络预计会在明年下半年出具雏形,开始实现向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实现批量销售计划。上汽汽车2010年的整车销售目标将超过20万辆。当然,这仅是上汽走向全球的一个开端,目前,荣威750的销售重心仍然主要在中国市场。
同时,上汽汽车全球研发能力的打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王晓秋介绍,设在上海的上汽汽车中国研发中心已经奠基,总投资约18亿元,占地约5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预计明年底竣工。其近期目标是要建立起超过1000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最终吸纳超过4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201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汽车研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