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互联网现在主要还是为城市人群服务,跟农业、农村、农民关联甚少,农村网民仅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4%,这一数字在西部农村地区更低。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以及技术屏障等瓶颈因素造成普通农村受众与网络涉农信息之间的传播障碍。 互联网在西部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需要经过适应农村环境的某种程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使用成本的降低和操作技术的简化两个方面。在当前,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普通农民能够接触到农业网站上的信息。为了解决农民对网络涉农信息的迫切需求,可以结合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网络涉农信息有效接收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络 涉农信息 西部农村 接收模式
一、问题的缘起:农业网站的繁荣与农村受众的隔离
据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的网民总数2005年已达到了1.11亿,其中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而农村网民普及率仅为2.6%,占全国网民总数的17.4%,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我国网站总数为694200个,发展势头迅猛。[1]专业农业网站和涉农类网站近年来发展速度也很快,为广大农村受众提供农业供求信息、农技、商贸、劳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的涉农网站深受农民欢迎。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信息传播渠道,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站投资成本的不断降低,农业网站正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据信息产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达6389个,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4372家。[2]一个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且正在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延伸。农业网站为用户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主要方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然而,在当前必须正视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现象在于:一方面是农业网站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却是为数众多的普通农村受众由于某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而被隔离在网络之外。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而农村网民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在西部农村网民普及率更低。农业网站上的涉农信息虽然丰富多彩,但是最需要这些信息的普通农民却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无缘看到,当然更谈不上对大量农业科技、经济信息的有效利用了。一边是涉农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繁荣,一边是广大农民在网络时代的落寞和望洋兴叹。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以及技术屏障等瓶颈因素造成普通农村受众与网络涉农信息之间的传播障碍。就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要使网络涉农信息真正能够到达普通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接收模式,使最迫切需要信息的普通农民也能分享到互联网络发展的丰硕成果,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来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
二、媒介特性:媒介的线性发展与媒介使用的跳跃性选择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虽然是一个线性的连续过程,但人们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却可以具有某种程度的跳跃性。就现阶段媒介技术的发展态势来看,农民有可能跨越纸质媒介而直接进入网络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经原始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大众传媒也由最初的报纸、杂志发展到广播、电视,直到现在的网络媒体。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历程遵循时空线性的特征,新一代的媒介都是在前一种媒介之后出现的,而且具有前几种媒介的部分或全部特征。虽然这种媒介发展的时空线性无法随意跨越,总是先有前者,后者才能产生。但是,人们对媒介的选择使用却可以跨越媒介发展阶段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具备,农村受众也完全可以跨越传统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化发展这个阶段,而直接进入网络时代。另外,手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也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选择,利用手机短信息的形式传播涉农信息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方式。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