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在料峭的寒风中,女儿短短几句话温暖着一个父亲的心,也温暖着一个群体一条短信温暖一个工地
“爸,我们这儿降温了,风挺大,你那儿冷吗?注意多穿点衣服,别太累了,愿爸爸身体健康……”
50岁的农民工张玉安收到女儿从青岛发来的这条短信时,正在莱山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顶着寒风劳作。
短信接收的时间是11月6日17时33分。已经一周了,可老张每天都要拿出手机翻看几遍。他说,女儿的话暖到心窝里。这条短信,“舍不得删掉”。
老张是牟平莒格庄人,女儿正在青岛大学读大一。老张说自己赚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孩子,“女儿一年的学杂费、生活费怎么算也要1万多,家里还有一个小女儿在读初中,不出来打工怎么办?”即便这样,今年夏天,为筹集女儿的学费,老张还是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借了个遍。
老张是工地上一个小工头,“手下”有8个工友,都是邻村的乡亲。工友们一直很信任他,老张也乐得为他们“出头露面”:联系活计、讨要工钱等。
工地上的日子过得很清苦:早上5点多起床,到就近小摊上买一碗豆浆几根油条,6点半前赶到工地准备开工;11点半,休工午餐,老张经常只是买一碗馄饨、一个馒头,连青菜也不舍得买;下午12点半开工;5点休工。晚饭是一天最“奢侈”的——买份蔬菜,或者买棵大白菜、豆腐一通乱炖,或者来点“烟台白干”,但“一般不会超过4块钱”。
因为是“工头”,算起来老张的收入也略多些。但老张是他们之中最节省的,他说对自己来说,女儿是最重要的。从女儿发来短信后,工友们都很羡慕老张。因为,老张有他们当中唯一的一部手机(其实这部手机是老张作为工头专门为联络方便买的),更重要的是,老张的手机里有一条温暖的短信。这条短信,他们争相传阅,争相称赞。
短信很简单,又很温暖。49岁的王文军并没有儿女,但他说自己知道这种感受,“出门在外,有个人惦记着,多好啊!”
张玉安说:“农民工最需要人们理解和尊重,别人对我们好,我们都会记得,但别人再怎么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孩子说我好,他们能理解,我吃点苦又算什么!”本报记者李德强 摄影报道
记者点评:
打工为孩子或家人,这是老张以及这个群体的简单理想。这个理想确实简单而且直接。但这种简单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因为它发源于爱。而女儿的短信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因为它源于感恩。
孩子一句话,能温暖一个冬天,能温暖工地上所有的农民工,因为这里面蕴含着亲情,蕴含着尊重。
生活总会充满一些艰辛与无奈。当老张们为了养家糊口在外风雨漂泊时,他们需要亲情的力量,更需要我们尊重的目光。
假如你的父母像老张一样在外奔波,请为你的父母感到骄傲,请记得给他们一份温暖;假如你的身边有像老张一样的人,请尊重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