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耶鲁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大型合作出版项目始于1990年,计划分成画册、中国文学名著、中国哲学思想3个系列,用多种文字出版70种图书。
(2006-11-13 09:10:06)
[中国网]:
该项目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合作出版方式。中外作者共同讨论写作提纲、进行实地观摩、分头撰写、交换阅读、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出版社定稿出版。 1997年,项目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面世,作为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的礼物赠予克林顿总统,并作为江主席赠予自己大学老师顾毓琇的礼物。
(2006-11-13 09:10:28)
[中国网]:
此书英文版获得了美国“霍金斯图书大奖”(Hawkins
Award)——美国出版商协会为优秀图书颁发的最高荣誉,至今已由双方出版了汉文简、繁体字、英、法、韩文5个版本,发行量达10万余册。2002年10月,画册系列第二卷《中国古代建筑》出版。同年中国哲学论著系列第一本《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出版。当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时将《中国古代建筑》赠予布什图书馆作为馆藏。在中国,该书2004年获“中国图书奖”。2004年《中国文明的形成》出版;2006年《中国雕塑》出版。《中国书法》、《中国陶瓷》、《中国丝织品》将于2007年和2008年出版。
(2006-11-13 09:11:24)
[中国网]: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担任了项目美方委员会的名誉主席,联合国原副秘书长里德任美方总协调人,基辛格等8位前国务卿和耶鲁大学校长为顾问委员会成员。
(2006-11-13 09:12:06)
[中国网]:
此项目在中国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的指导和外交部、文化部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曾担任此项目中方委员会的荣誉主席,前人大副委员长黄华任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范敬宜、前文化部长王蒙、前驻联合国大使凌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副主任杨正泉、中国外文局前局长林戊荪、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前所长李学勤、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新等为顾问委员会成员。
(2006-11-13 09:13:17)
[中国网]:
出席推介会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1947年生于美国旧金山,1968年获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后,赴英国牛津大学主修政治与哲学,再获文学学士学位。1974年雷文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耶鲁的执教生涯。雷文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研究生院院长,从1993年起担任耶鲁大学校长,是目前美国常青藤盟校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2006-11-14 13:42:58)
[中国网]:
雷文校长在耶鲁全球化进程中将中国作为重点。他在过去5年中来华6次。2001年,他来华参加北京大学建校百年纪念大会,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接见。2004、2005年,耶鲁两次为中国14所顶尖大学的校长及副校长提供培训,去年和今年还接受了中国高级政府官员培训团。
(2006-11-14 13:48:55)
[中国网]:
雷文校长曾获得北京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及雷文拥有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荣誉学位及复旦大学的名誉教授职位,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曾参加了第二、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言。
雷文有4个孩子、1个孙子。
著有《大学工作》一书,其中文版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006-11-14 13:53:01)
[中国网]:
在美中两国教育界的交流史上,耶鲁大学与中国的联系最为悠久。最早的联系是毕业于1831 年的神学系学生彼得·帕克建立的。1834
年帕克在耶鲁医学院获得医学学位,次年即赴中国开办了首家在华的西式医院:广州眼科医院。19 世纪60
年代该院更名为博济医院,帕克依旧主持该院工作,并带领学生学习对抗疗法。后来弃医从政的孙中山博士就一度在该院习医。为表纪念,博济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并于2005
年11月举行了170 周年院庆活动。
(2006-11-14 13:56:35)
[中国网]:
19 世纪后期,一名学生首次将中国文明带入了美国高等学府。
1850
年,容闳抵达纽黑文,从而翻开了耶鲁大学的历史新篇章。容闳生于中国广东省,在香港的一家学堂完成了部分初等教育。这家学堂由另一名耶鲁毕业生—萨缪尔·鲁宾斯·布朗传教士主持。布朗十分欣赏容闳的才干,将他送到美国的预备学校学习。结业后,容闳被耶鲁本科学院录取,并于1854
年从耶鲁毕业,成为第一位在美国本科学院或综合性大学获得学位的中国人。
(2006-11-14 14:01:19)
[中国网]:
1872
年,在得到了满清朝廷的批准后,容闳组织了“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将120名年幼的中国学生送往康州的中学接受教育,再从那里转入新英格兰地区的各所著名高校,学习工程及其他专业。耶鲁在各校中位居首位,先后共有22名中国学生进入了耶鲁。后来在满清保守势力的强烈要求下,这批留学生于1881
年被召回中国。虽然当时只有两名学生顺利从耶鲁毕业,但这些曾在耶鲁学习过的年轻人中有不少人都为中国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以下三位:
(2006-11-14 14:03:02)
[中国网]:
詹天佑(1881 届)十二岁来美,后从耶鲁谢菲尔德科学学院毕业。回国后,他担任了全国铁路修建的工程顾问,赢得了极高威望,
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蔡绍基来自广东香山,十三岁来美。回到中国后,他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朝鲜的代表,后又成为袁世凯的顾问。他后来担任了天津大学(当时称北洋大学堂)的校长。
唐国安从耶鲁回到中国后,担任了清华学堂的校长,这个学堂就是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
(2006-11-14 14:05:29)
[中国网]:
1878 年,出于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容闳把自己收藏的1237
册中文书籍捐献给了耶鲁。这些书籍成为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的核心,至今仍是西方世界最精美的收藏之一。目前,耶鲁的中文藏书已达到445,000
卷之多,被认为是当今美国的主要收藏之一。这些收藏中,考古、经济、现代史及1919 年以来的文学书籍收藏最丰。
今年以来,图书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馆员到耶鲁图书馆访问工作半年至一年。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客人是中山大学的两名图书馆员,目前正在耶鲁工作和学习;明年将会有新的图书馆员去作访问工作。
(2006-11-14 14:06:33)
[中国网]:
1878
年,曾在中国做过传教士及外交官的萨缪尔·威尔斯·威廉姆斯——他的中文名字是“卫三畏”——受聘耶鲁,从而展开了耶鲁对中国的研究。耶鲁大学于1936
年建立了正式的中国语言研究项目,并在20世纪40年代率先采用了新型的强化语言教学方法,编写了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学生广泛使用的教科书。
(2006-11-14 14:10:39)
[中国网]:
目前,耶鲁国际与区域研究中心(YCIAS )下设的东亚研究中心(CEAS )与东亚语言文学系共同开设了一系列有关东亚研究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CEAS
创建于1961 年,已经发展成为YCIAS
中最杰出和活跃的区域研究项目。中心授予东亚研究和东亚语言文学的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东亚语言文学系以及耶鲁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各系的研究生均可从中心获得侧重中国研究的研究生学位。
(2006-11-14 14:14:03)
[中国网]:
长期以来,耶鲁培养了不少中国的名教育家,其中值得一提的有:
清华大学最初的四位校长中有三位毕业于耶鲁(唐国安、张煜全、周诒春)
马寅初(1910 届)1951–1960 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李登辉(1899 届)任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
严复庆(1909 届)曾任复旦上海医学院校长。
晏阳初(1918 届)是著名的教育家,早期致力于法国中国工人的扫盲运动,后发起了中国农村的教育改革。
(2006-11-14 14:15:27)
[中国网]:
目前耶鲁有六百多名中国学生和学者自从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耶鲁与中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就快速、多领域的发展起来。2005–2006 学年度,耶鲁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职业学院共招收300
名中国学生,另有336
名中国学者(包括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在耶鲁的外国留学生和学者中,中国学生和学者的人数最多,远远超过在耶鲁住校的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人数。
(2006-11-14 14:16:43)
[中国网]:
中国—耶鲁高级公务员研讨班这一为期三年的项目是目前在海外设立的最高级别的政府领导培训项目,首届研讨班于2005
年举办。该项目是耶鲁大学通过中国法律中心与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合作举办的,重点关注“依法行政”的有关问题。
(2006-11-14 14:30:14)
[中国网]:
今天的推介会由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文化与文明》中方协调人黄友义主持。
(2006-11-14 14:40:13)
[中国网]:
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座无虚席。推介会就要开始了。
(2006-11-14 14:49:43)
[黄友义]:
尊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蒋正华副委员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推介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我非常荣幸地宣布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先生出席今天的活动。
(2006-11-14 15:25:13)
[黄友义]:
首先向从美国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欢迎,他们是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多纳蒂奇先生、耶鲁大学助理校务卿王芳女士、《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美方执行主编张泰平女士,还有耶鲁大学法律顾问罗宾逊先生。我们很高兴克罗地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魏礼奇先生出席今天的活动。
(2006-11-14 15:26:34)
[黄友义]:
中方出席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先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先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先生,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先生。光临此次活动的还有中宣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
(2006-11-14 15:29:19)
[黄友义]:
该系列丛书的作者代表:《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作者徐苹芳先生,《中国书法》作者欧阳中石先生,《中国雕塑》作者李松先生、杨泓先生;《中国陶瓷》作者李知宴先生,北京周报原总编辑、高级翻译、《中国书法》翻译汪有芬先生。
出席今天活动的还有耶鲁大学校友会的朋友们,中国出版界的代表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等30多家媒体的朋友们。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6-11-14 15:29:56)
[黄友义]:
我本人是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文化与文明》合作项目中方协调人黄友义。
今天不仅是庆祝多年来取得的进展,双方还将宣布在汉语合作方面开展的新计划。
下面我们有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先生致辞。
(2006-11-14 15:30:57)
[蔡名照]:
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尊敬的蔡武主任、尊敬的雷文校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和耶鲁大学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大型系列丛书。
(2006-11-14 15:31:29)
[蔡名照]:
首先,我要向专程来出席今天活动的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多纳蒂奇先生、耶鲁大学助理校务卿王芳女士、《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美方执行主编张泰平女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6-11-14 15:32:37)
[蔡名照]: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和耶鲁大学合作出版《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成为中美合作出版史上的开拓之举。该项目开创了新型的合作方式,双方作者共同写作,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用外国读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奉献给各国的广大读者,使之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套系列丛书在两国均获得了图书大奖,成为中国国家元首赠送给美国元首的国礼。
(2006-11-14 15:33:28)
[蔡名照]:
这个项目得到了众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美国前总统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博士、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南希·洛克菲勒夫人,中国前国家领导人荣毅仁、黄华、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等的名字都出现在双方顾问委员会的名单中。我们还拥有一支享誉世界的作者队伍。在此,我感谢所有参与写作、翻译、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感谢他们为这个项目作出的巨大贡献。
(2006-11-14 15:34:09)
[蔡名照]:
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雕塑》四本画册取得的成果,更期待另外三本画册:《中国书法》、《中国陶器》、《中国丝织品》将于2007年和2008年陆续出版。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具有50年的中外文出版发行经验,以图书、期刊、音像和互联网为载体,为各国读者提供丰富的中国信息。
(2006-11-14 15:36:11)
[蔡名照]:
目前,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拥有9家出版社、5家杂志社,每年以20种语言文字出版2600多种图书、24种印刷版期刊和25种网络版期刊,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在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展对外出版与发行。
(2006-11-14 15:36:56)
[蔡名照]:
耶鲁大学是与中国历史渊源最为久远的美国大学之一。雷文校长具有宽广的国际眼光,一直致力于中美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耶鲁大学出版社是美国五大大学出版社之一,在人文类专业图书出版方面成就显赫。如果没有耶鲁大学的一贯支持和耶鲁大学出版社孜孜不倦的工作,这套丛书的选题、翻译和发行,都不会做得像今天这样好。
(2006-11-14 15:37:35)
[蔡名照]:
女士们、先生们,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访问美国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一批中国精品图书,其中就包括这套丛书。我们的合作成果能够在两国友好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对我们多年来辛勤劳动最好的回报。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天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耶鲁大学又就开展新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利用双方的优势,共同为美国学生编写出版中文语言教材,这一新的项目将使我们的合作结出新的果实。
(2006-11-14 15:40:03)
[蔡名照]:
我希望通过我们与耶鲁大学创立的这种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推动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搭建大洋两岸友谊之桥的行列中来。
祝愿在座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共同分享我们收获的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06-11-14 15:41:11)
[主持人黄友义]:
谢谢蔡副主任致辞,下面请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讲话。
(2006-11-14 15:41:41)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在一起,我不仅代表耶鲁大学感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邀请和盛情招待,而且特别感谢蔡副主任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方编委常务副主任为这个活动做的大量的组织工作,也感谢蒋副委员长、蔡副部长,能够抽出时间来参与《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中两卷的发行仪式,即《中国文明的起源》和《中国雕塑》。
(2006-11-14 15:42:20)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与文明》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耶鲁大学合作的结晶,该项目开始于1990年,旨在把中美两国的学者、编辑、译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出版关于中国灿烂文明的学术新作。该丛书英文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发行,中文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发行。
(2006-11-14 15:52:34)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江泽民主席1997年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时,曾向克林顿总统赠送了丛书的第一卷——《中国绘画三千年》,该书获得了美国出版协会为奖励优秀书籍而设立的最高奖——霍金斯奖。2002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前布什总统图书馆,将丛书的第二卷《中国建筑》当做特别礼物赠送给前总统,三年后的2005年该卷获得了中国图书最高奖项——国家图书奖。
(2006-11-14 15:53:48)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通过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该丛书先后有六卷出版发行,其中包括《哲学卷》(2002年)、《社会学和政治卷》(2003年),接下来的几卷将涵盖书法、纺织和陶瓷。耶鲁大学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合作是我们长久以来与中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比任何其他美国大学与中国的关系都要久远,这一点让我们很自豪。正如大家所知,1854年,容闳从耶鲁毕业,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大学获得学位的中国人。
(2006-11-14 15:53:54)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今天,有600多名中国学生和学者在耶鲁大学学习,他们成为耶鲁大学人数最多的外国学生和学者群体;我们还与中国境内的45所大学、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开展了80多项合作项目,从东部的辽宁到西部的新疆,从北边的北京到南边的香港,耶鲁在中国有28个研究基地。
今年4月,耶鲁大学荣幸地接待了胡主席到耶鲁的访问,这是对我们与中国长期以来关系的一种肯定。胡主席向耶鲁赠送了1346本书籍,不仅是耶鲁与中国156年来学术交流的象征,也揭开了耶鲁大学与中国学术交流和图书合作的新篇章。在这些赠书中,有许多就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也帮助选择了这些赠书。
(2006-11-14 15:54:37)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耶鲁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合作的丰硕成果。《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让中国与国外的学者形成了一个国际团体。我们的合作将继续,耶鲁大学将与国家汉办和国际出版集团共同合作开发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教材,我们期待着这一令人振奋的新合作成功。
(2006-11-14 15:55:45)
[雷文(耶鲁大学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数字快速、履行方便的时代。尽管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两岸,但两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杰出的诗人王勃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就是说尽管天各一方,彼此也是最好的朋友。耶鲁与中国人民长久的友谊,让我们倍感骄傲。我们特别感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我们的友好合作,我们的合作在不久之后将结出更多的硕果。
谢谢各位!
(2006-11-14 15:56:35)
[主持人黄友义]:
谢谢雷文校长的发言。下面请外文出版社代社长呼宝民发言。
(2006-11-14 15:58:31)
[呼宝民]: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对外文出版社来说,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与耶鲁大学出版社跨世纪的合作结出的丰硕果实,今天终于向大家展示。此时此刻,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冒昧地请各位与我一起分享。
(2006-11-14 15:58:55)
[呼宝民]:
外文出版社是隶属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有五十余年历史的大型出版社,出版范围涵盖人文社科各个领域,曾用43种文字编译出版了大量领袖著作、重要文献,近600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众多介绍中国概况、中华文化的图书画册。现年平均出书约500余种,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11-14 15:59:44)
[呼宝民]:
我们同耶鲁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耶鲁大学出版社多次友好磋商并达成共识,决定以一种新型的方式合作出版《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全套丛书分为《画册》、《中国古典文学译著》和《中国哲学论著》三个子系列,是有史以来中美出版界合作规模最大的出版项目。
作为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文出版社同新世界出版社承担了主要的出版任务。今天,我们看到了合作的硕果。继1997年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出版后,2002年《中国古代建筑》,2004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中论》,2005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以及今年的《中国古代雕塑》都已陆续出版。现在,另外三本大型画册《中国书法》、《中国陶瓷》、《中国丝织品》正在编辑翻译之中,将于明后年陆续出版。
(2006-11-14 16:00:43)
[呼宝民]:
十六年的合作实践使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在丛书的编写方面,我们摒弃了以往由中国作者写稿,交外方出版的方法,采取了一种由中外双方共同策划、共同编辑、共同出版的新方式。中外作者共同讨论写作提纲、进行实地观摩、分头撰写、交换阅读、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出版社定稿出版。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陆续邀请200多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丛书的撰写、翻译和编辑。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我们使图书的内容更准确、全面、丰富,具有了社会意义和学术鉴赏的双重价值,同时,使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进入了国外发行主渠道。
(2006-11-14 16:02:39)
[呼宝民]: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的支持。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他们严谨的治学风格、对学术的执着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我们深受感动。
在此,我要感谢学者、专家,感谢每一位为丛书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者,感谢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我还要特别感谢今天出席推介会的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多纳蒂奇先生、耶鲁大学校务卿王芳女士、《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美方执行主编张泰平女士。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光临推介会,支持我们的事业。
(2006-11-14 16:04:06)
[呼宝民]:
回顾过去成绩的同时,让我们展望未来,我非常高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和耶鲁大学出社办又达成了深化合作的意向。今后,我们在继续出版有关中国文化丛书的同时,将在汉语、英语及多语种出版方面,在版权贸易方面加强合作。让我们双方手挽手、肩并肩,共同为全世界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
(2006-11-14 16:05:15)
[主持人黄友义]:
谢谢呼先生。蒋正华副委员长还有其他公务,让我们在这里感谢蒋正华副委员长今天光临我们的活动。谢谢!
下面我们请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多纳蒂奇先生发言。
(2006-11-14 16:06:45)
[多纳蒂奇(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下午好!今天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出版的庆祝活动,我个人感到十分荣幸。我要特别感谢尊敬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总裁蔡名照先生和尊敬的副总裁黄友义先生邀请耶鲁大学校长雷文先生和我到北京参加这次庆典,同时也要感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把耶鲁大学出版社当做一个真正的朋友和同事,共同继续从事这项工作。我同时也要转达里德大使对大会最诚挚的祝贺,他是《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一位特殊的友人,很可惜因为身体不适,不能亲自参加。他在此时寄上他最诚挚的祝贺,他说:“作为《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我感到无比的光荣,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而且其成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水平。”我相信对里德大使的这番话我们都深表赞同。
(2006-11-14 16:07:37)
[多纳蒂奇(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耶鲁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最近出版了两本新书:《中国古代雕塑》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其中的内容包括了中国近数十年来了不起的考古新发现。《中国古代雕塑》一书代表了中国三千年来三度空间艺术的总结,探索了从新石器时代造型复杂的陶器,到中国青铜器时代完美的冶金术,同时更进一步追溯从汉代后期到宋代晚期佛教开始成型时期的雕塑艺术的发展。我希望各位能有机会慢慢研读,并且欣赏中国的雕塑,这是一个包括方方面面的艺术,而其中创新的风貌、有目标的制作以及登峰造极的境界,都是根源于中国独有的宗教智慧和实际性选择的艺术结晶。
(2006-11-14 16:09:43)
[多纳蒂奇(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的出版,也是出版界具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其中有下面几点原因:
第一,新书包含的一些新资料是过去从来没有发表过的。这本书不但可以当做一本精美的艺术图书精品来看待,而且书中的内容也充分表达了中国文明悠久的历史。《中国文明的形成》这部书,对一个说英语的世界来说,其中记载的考古遗址的新发现和从中得到的新结论可以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对学生、学者以及到中国访问、旅游,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知识分子来说,这部书也是一部知识丰富的参考书。
(2006-11-14 16:12:15)
[多纳蒂奇(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对所有的作者、学者、编者、出版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员来说,在面临种种挑战的情况下,能够如期将书出版,在此,我向各位表达我个人最崇高的敬意和谢意。对英语世界的人而言,这部书的出版第一次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为年轻一代的考古学者从事的工作范围提供了了解的基础。
(2006-11-14 16:17:34)
[多纳蒂奇(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同时,出版这本书也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我希望与期待,从了解中国的过去在社会学科一般原则、全球化形成的过程中作出贡献。在中国考古学家了不起的新发现之中,在编写的过程之中,要同时赶上时代的潮流,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似乎每一天一篇有关中国丰富、悠久历史的新章节都有新发现。此时此刻,要从中获得启示。我个人感到特别满足的一点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而中国也在这个时候走向世界,拥抱世界。《中国文化与文明》这套丛书的出版,同时也提醒我们,尽管历史确实是在加快步伐,但是在回顾中国、回到文化的同时,对于过去灿烂的文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006-11-14 16:19:31)
[多纳蒂奇(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今天,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和耶鲁大学出版社能够成为如此具有成果的合作伙伴,我个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希望将来有更多机会欢聚一堂,庆祝我们合作项目的成功。谢谢!
(2006-11-14 16:21:35)
[主持人黄友义]:
谢谢多纳蒂奇先生发言。最后请作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前所长、《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的作者徐苹芳先生发言。
(2006-11-14 16:22:10)
[徐苹芳]:
尊敬的美国耶鲁大学雷文校长、尊敬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蔡武主任,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下属的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和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编译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第一系列,自1997年以来已先后出版了《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和《中国古代雕塑》四卷,还有《中国陶瓷》、《中国丝绸》、《中国玉器》和《中国书法》等卷亦将陆续出版。这是一套专门介绍中国文明和文化的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书,在内容上有极强的学术性,在文字表达上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言词,使一般读者都能明了。中英文版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出版发行。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国际上明确阐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历史及其特点,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2006-11-14 16:22:45)
[徐苹芳]:
这套丛书的宗旨既然是要在国际上正确阐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历史及其特点,除中美双方出版中英文版之外,在编写人员方面也要求中美双方的学者共同承担,为的是加强内容表述,使不太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更易于接受,这个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由张光直先生代表美方,我代表中方共同主编。我们拟定了全书的主题和章节,在商量中美双方撰稿的学者人选时,张光直明确表示,利用中国最新发现的考古学资料来论述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学者更有优势一些。于是,我们先后邀请了张忠培、严文明、邵望平、卢连成等七位学者分别撰写有关章节,这个阵容被认为是最强的人选。
(2006-11-14 16:23:41)
[徐苹芳]:
我们合作得很愉快。书中的第九章《中国文明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是我和张先生合写的,我写第一节,他写第二节。撰写第二节必须是学贯中西、通古识今的学者,非光直莫属。他早已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而且已发表了多篇论文。但就在此时,他患了帕金森氏症。1995年我在台北与他见面时,他已行走困难,言语不清,写字不成形,很难执笔撰文了。后来,我写信与他商量,自告奋勇,根据他已发表的论文来替他写初稿,再由他修改,他同意了我的建议。1998年10月初我寄给他代拟的初稿,全文9000多字,基本都是他论文中的原文,我只在必要的地方添加简单的连接词,以保持全文的连贯性。10月18日光直回信说:“你的代书,可以乱真,就用它好了。”他对我的代拟稿改得很认真,包括标点符号和英文单词的字母。光直在此中所阐述的意见,极其重要,直接提出了要对中国文明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我认为这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
(2006-11-14 16:25:06)
[徐苹芳]:
2001年1月3日光直病逝于美国,很遗憾他没有来得及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光直逝世后,美方聘请美国达慕思大学教授艾兰博士译定英文全稿,并撰写英文本的导读。《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章节也都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等五位中方学者撰写,他们都是多卷本《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撰稿人;美方则聘请宾州大学教授夏南悉(Nancy
S.
Steinhardt)博士参加工作。她曾经研究过日本古建筑和中国古代都城元大都,对中国建筑也有所了解,她在书前写了导读,并对英文译本作了解释性的补充。《中国绘画三千年》和《中国古代雕刻》两书则分别由中美双方学者共同编写。
(2006-11-14 16:27:02)
[徐苹芳]:
已出版的四卷中有两卷——绘画和雕塑属于文化艺术范畴,建筑既属工程技术,也属于建筑艺术范畴。它们都是从史前时期一直写到近现代,有系统有重点地把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精华作品和历史的发展过程浓缩在书中。中国的文化艺术与欧洲有很大不同,建筑方面最为明显;在绘画雕塑方面,不论题材、技法、表现的形式和意境也都不一样。作者们都非常注意中国文化艺术产生的人文背景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所谓人文背景,就是中国文明形成的背景,可以说这是认识中国最根本的关键所在。《中国文明的形成》正是试图回答这个令人关注的历史问题的书籍。
(2006-11-14 16:28:06)
[徐苹芳]:
这些图书出版以后,中外学术界多有好评。《中国绘画三千年》很快由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繁体字本。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馆馆长屈志仁(James
C. Y.
Watt)说:此书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绘画最全面的论著,它将成为研究中国画的学者及对中国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必备书。《中国古代建筑》一书则很快在台湾出版了中文繁体字版,在法国出版了法文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高居翰教授评论:《中国古代建筑》是有关这一艺术的一部大型全面的著作,作者对中国建筑及其历史的深刻了解,是任何外国人所不能比拟的,杰出的英语阐述更易于外国读者的理解。此书向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打开了一个新的、重要的认识领域。
(2006-11-14 16:29:25)
[徐苹芳]: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金维诺教授评论道,《中国古代雕塑》是一部从社会历史、民族文化背景上,论述中国雕塑发展全貌和规律的书,既阐述了中西方学者不同的研究成果,也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北京大学宿白教授以审慎的态度评论道,《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是利用中国考古学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阐述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取材丰富,论证严谨,为近年所见论述这类课题的比较全面的专著,尤其对中国文明形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的探讨,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的专家、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学者朱乃诚研究员有一篇很长的书评,他说,《中国文明的形成》一书是迄今为止在千余种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成果中的首部鸿篇巨制,其投入之大,撰稿学者阵容之强,成果内容之系统,形式之精美,都是空前的;并提出了一系列触及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文明形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等问题的新认识,可以说是中国文明起源与初期发展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文化与文明》这一系列丛书自陆续出版以来,已连续数年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获得各国出版商、发行商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2006-11-14 16:30:36)
[徐苹芳]:
我们知道,学术著作的出版一般不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轰动效应,能在中外读者中获得如上评价,使我们倍感欣慰。作为中国的学者,我们有责任借助我们的努力使中华悠久的文化传扬四海。我们更祝愿中美双方共同培育的这丛“文明”花树日益枝繁叶茂。
(2006-11-14 16:33:06)
[徐苹芳]:
在这里,我作为作者代表提出一个请求:由于《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图版华美,印制精良,成本较高,对其推广普及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是否可出版简装普及本,以使其更加广泛地流传。
(2006-11-14 16:37:41)
[主持人黄友义]:
谢谢徐先生发言。中国外文局和美国耶鲁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推介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
(2006-11-14 16:38:40)
(责任编辑:李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