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抓捕两名台湾间谍 守法台商反感冒名间谍行为
本报特约记者 徐凤琴
据香港《文汇报》、台湾《联合报》等媒体11日12日报道,两名涉嫌间谍活动的“台商”日前分别在湖南、广东落网。据透露,这两名“台商”是替台湾军事情报局搜集情报。
两“台商”涉嫌搜集大陆情报
据报道,62岁的台湾桃园县郭姓男子于9月7日在湖南长沙被大陆有关人员带走。大陆海协会11月11日告知海峡两岸人民服务中心,郭姓男子因涉嫌间谍罪于11月1日由相关方面正式批捕,目前羁押在长沙第一看守所,身体状况良好。海协会另发文通知,台湾省桃园县的59岁梁姓男子,也因涉嫌间谍活动于同日被逮捕,目前羁押在广州市看守所,要求服务中心通知其家人。
台湾《联合报》立即对两名桃园男子的身份展开调查,郭姓男子的长子对《联合报》记者说,父亲祖籍湖南澧县,家在台湾桃园县,十几年前与朋友合伙“做贸易生意”,“可能”与大陆有往来。他父亲“很爱喝酒”,“搞不好是喝了酒乱讲话误事”。梁姓男子的背景则比较引人关注,据《联合报》记者调查得知,梁某原住在桃园大溪镇侨爱里眷村,是台湾陆军军官学校专修班毕业生,6年前,从校官军衔退役并领取终身退役金。3年前,梁陪同父亲返回广东省茂县探亲,后因“生意”经常往返两岸,并捐款建小学。
香港《文汇报》等3家报纸12日报道说,北京有关部门11日证实,两名台商因涉间谍罪遭逮捕,案件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大陆海协会已将相关结果告知台商家属。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服务中心也认为,依过去经验,两人在不同地点被不同的大陆部门逮捕,同日发布被捕消息,说明两案“应有关联”。
发展“台商”间谍有三招
实际上,利用台商的身份在大陆开展情报活动,对台湾情报系统来说是种“新手段”。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台“军情局”在企图通过武装抓捕、偷渡派遣等传统情报活动屡遭失败后,便基本上通过无线电监听来获取大陆情报。但此后,随着两岸经贸的迅速发展,台“军情局”发现,“台商”这一身份有利于收集大陆情报。一是因为赴大陆经商的台湾人逐年增多,在大量的台商中间发展间谍,甚至混入其中不易引起我安全部门的怀疑和警觉。二是许多台商在经商时与大陆政府部门打交道,有接触内部情报的条件与可能。三是以台商面目出现,来腐蚀大陆人员更具隐蔽性,且通过台资公司输送间谍活动经费十分安全方便。
在具体操作上,台“军情局”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手段。
第一,用金钱收买已在大陆投资的台商。被收买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小本经营者。台湾“军情局”的情报奖金和津贴,对他们来说是一笔数额不小的收入。
另一种是生意上遇到困难,接受“军情局”资助的“感恩户”。按照“军情局”的间谍发展程序,这种由金钱收买的台商,都要在位于台北阳明山“新竹营区”的“新庄”情报学校进行1周或10天的训练,1个月后便签约任用。
第二,帮助黑社会以台商面目进行间谍活动。有媒体披露,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黑帮在“军情局”的指使下,以台商面目进入大陆,与内地黑势力勾结,一方面开辟“财路”,大洗“黑钱”;另一方面为“军情局”效劳。
第三,“军情局”间谍假扮台商混水摸鱼。“军情局”通过以上两种手段虽说看似发展了人数众多的情报网,但事实上,这些人专业素质很差,不但被破获率极高,而且他们所获情报的价值之低,甚至成了“军情局”内部的笑话。因此,为了弄到大陆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军情局”也会让专业间谍以台商身份到大陆。
大陆抓捕“台商”很谨慎
不过,真正被台军情局拉下水的台湾商人,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许多专家认为,台商在两岸事务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其一,台商是再创中华经济辉煌的重要力量。
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已超过120万人,累计投资额估计逾600亿美元。台商对大陆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其二,台商还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积极力量,因此,大陆有关方面在查“台商”间谍时非常谨慎。
事实上,多数台商对那些打着“台商”旗号的间谍非常反感。2004年,大陆破获台湾间谍网的消息公开后,有美国媒体对台商进行了采访,结果听到的声音令美国记者觉得很意外:
华东地区台商余先生说:“台谍案已经过去了,这个事件牵涉到一些不法之徒,他们把某些资料传来传去,这是不法的行为,应该受到制裁。”
台湾新党籍前“立法委员”冯沪祥一直和大陆有着良好的关系,他设立了一个两岸交流的机构,大陆总部就在上海,这个机构一方面帮助台湾人在大陆投资,同时也帮助在大陆的台湾人解决困难的问题。
冯沪祥接受美国记者访问时说:“在我们协助下台谍案的进展分为两种,一种是除了最早的那批之外,我们又陆续接到大陆有关部门的通知,还有些新名单,希望我们通知他们的家属,我们帮助这些家属到大陆进行人道探视,其他协商和营救部分都在进行。”冯沪祥指出,前台湾情报局处长陈虎门曾公开向媒体表示,从他接触到的专业经验,大陆提出抓到的间谍名单几乎没有错过,大陆处理台谍非常谨慎,一定会反复查证,收集确凿的证据才会抓人控罪。青年参考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