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博士服务团:1999年,中组部和团中央响应“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的号召,组织第一批博士服务团走进西部。7年来,已有804位博士奔赴西部,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为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的“充电器”。
脱下博士帽,甘当小学生
博士服务团的成员大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42个部委及所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4。到地方和基层以后,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是人员、情况、业务不熟悉。能不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环境并进入工作状态,是博士们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第六批赴桂博士服务团成员刘小明,2005年从财政部预算司挂职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独立分管体改处、外资处和法规处工作。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而把工作做好的首要前提就是转变观念、调整思维,真正“脱下博士帽,甘当小学生”,在基层岗位上从一名学生做起,沉下身子、踏实工作,克服短期作战思想和畏难情绪。从到岗的第二天起,他先用一周时间分别走访了区发改委的主要业务办公室,了解各项工作情况;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集中精力学习《招投标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很快掌握发改委的工作规程和运行机制。不到半年,刘小明已经深入到全区14个地级市、30多个县区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赴桂博士服务团的6名队员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工作分工也各有侧重。“我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眼界开阔了,思路清晰了,智力优势形成了合力。”服务团成员刘晓华说。
投身大西部,建设新农村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博士服务团响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以满腔热情投入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洪流中。
来自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挂任四川雅安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唐毅,看到地区农民血吸虫病严重,多方筹集,争取资金30万元,为血吸虫病重灾区芦山县飞仙镇建设了一座供水站,一举解决了1400名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启龙教授去年挂职西藏大学副校长,通过他的沟通联系,西藏大学获得了2500余册清华大学的赠书,其中一半是进口外文新书,还获得全国大学出版协会价值约350万元的赠书10万册。他不仅帮助学校开通中国期刊网CNKI系统,还通过清华大学支持免费为藏大开通51个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价值约2000万元。目前,西藏大学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高校拥有国外学术数据库最多的院校。
短短一年中,赴桂博士服务团成员积极利用外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成功: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等项目投入运营,南宁城市环境综合改善项目签订协议,委内瑞拉亚麻种植加工、俄罗斯新城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中心等都已开工建设;赴渝博士服务团11位成员奔赴万州、奉节、巫山等重点区县深入调研,开展咨询服务,许多建设性意见被采纳;第五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共举办培训班31次,讲座55次,听众达10多万人次,为地方引进人才34人次,撰写调研报告、论文58篇,被采纳126条……多做实事、少提要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广大博士服务团成员认真地践行这一宗旨。
创新加探索,打好“服务”牌
在去年广东对口江西开展的团队选派工作试点后,博士服务团今年进一步推广了这一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结对子”方式服务西部模式。譬如:上海对云南、贵州,广东对广西,浙江对四川,天津对甘肃,江苏对宁夏,山东对贵州,依照东、西扶贫对口支持关系和区域性经贸合作,区域交流的色彩更为浓重。
同时,今年的博士服务团还体现出不同以往的另一特色:民营企业也成为服务对象,一些博士开始在民营企业挂职。甘肃省2005年的10个挂职博士中只有两个去了国有企业,而今年的11个博士中,有6个都去了企业,其中的两个便去了民营企业。
第一次对博士服务团成员进行专题岗前培训,第一次采取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博士服务团团队负责人……各地创新之举不断。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博士服务团制度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优化发展之中,有关部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加大团队选派力度,早日出台《博士服务团管理办法》,以鼓励和引导博士服务团成员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服务西部。
如今,博士服务团已成为闪亮的人才工作“品牌”,成为连接东西部、城市农村的坚实桥梁,成为服务地方、锻炼人才的基地。目前,博士服务团规模逐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方式有所创新,服务团不少成员在实践的锤炼中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服务西部大开发、培养高素质年轻人才的新路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