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买汽车有点太超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沈城马路上车流明显增多,广场停车位也日渐减少,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校园里。11月14日,记者走访沈城几大高校后发现,如今大学校园内私家车增多,其中很多车的主人是大学生。 大学生多购买经济型轿车。
在辽宁大学门前,几分钟之内就看到两名学生开着车子驶进了校园。其中一名姓李的学生说,他刚上大一,学校离家较远,而学校的住宿条件又不好,所以他父亲给他买了一台“捷达”作为代步车。
很多学生对校园里的有车一族并不太“感冒”,他们表示,车本来就是代步工具,这种代步工具没有说它只符合哪些人群,不符合哪些人群,只要你有这个能力,开得起车。还有很多大学生表示,如果以后自己条件允许,也会考虑买车。在另一所高校内,记者见到一名下课后正要开车离校的学生,当记者问到车是谁给买的,学生回答说:“父母买的,开车上下学方便又省时间,何乐而不为?”
据了解,大学生买车的价位普遍偏低,一般都在5万元以内,大多在3万元左右。如羚羊、夏利、雨雁、奇瑞 Q Q等经济型的国产车,但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二手车。鉴于学生的购买力,汽车的性能与品牌并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价格才是他们衡量的标准。
大学生涌现学车热
在热热闹闹地买车的形式下,不少大学生也急于学车。记者在沈城不少驾驶学校发现,前来登记学开车的学员,大学在校生居然占多数。
家住本市的小王是一名大四女生,今年9月份刚刚拿到驾驶执照,10月份就缠着父母买了一辆奇瑞 Q Q。家境相对不错的她知道父母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对于从家到学校只有十分钟车程的小王来说,买车是为了不让驾照与车技荒废,而更多的是为了一种新奇的体验。
据了解,随着驾驶执照日趋成为职场的需要,许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纷纷去考驾照,为日后应聘工作增加筹码与保障。而有一些男生认为,开车可以增添他们的成熟感。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买车的大学生把驾车视为一种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买车易养车难对于每月生活费只有几百元的大学生而言,每月近千元的“养车”费成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虽然当前私家车比较普遍,但对于普通家庭仍属于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有关人士认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要家长支付买车与养车的费用,无益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此外,还有少数大学生采取贷款买车的方式,虽然父母一次性付款的压力减少,但却给他们自己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造成了压力。
大学生买车悠着点
沈阳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金晓辉教授表示,不赞同学生买车,毕竟奢侈消费会造成不良的攀比之风。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知识仍然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花父母的辛苦钱奢侈消费并不潇洒,也不值得羡慕。如果汽车并非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不必急于购买,可以在工作后根据个人经济实力理性地购买。
“汽车在发达国家属于交通工具,但在我国属于奢侈品。”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购车现象体现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说明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父母才会有能力为孩子买车。而且今后大学校园里将会开进更多的“学生车”。在这种客观现象的背后,大学生买车其实应该考虑是否需要、是否是靠自己的能力、是否对学业有影响等几个因素。仅仅为了面子好看,为了攀比,给父母增加经济上的压力就不可取了。本报记者 白昕 实习生 王祎晨 (责任编辑:刘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