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65岁的赵世静老人靠在遵义市湘江河边的休闲木椅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几只白鹤在河面上飞翔,整洁的河堤上,相隔不远就是一个垂钓者,河的对岸,凤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苍翠欲滴。顺着老人坐的木椅望去,湘江河边景观大道旁的休闲椅上坐满了市民,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秋阳和清新的空气。 从北国冰城哈尔滨第一次到遵义的客人邵红军对记者说,遵义这座城市山清水秀,生活在遵义真是一种福气。赵世静老人几年前才从遵义县的一个乡镇迁居中心城区,几年来,她也常回老家看看,老人对生活在遵义是一种福气却是另一种“解读”:“这几年,农村在搞“四在农家”,城里在搞“四民社区”,农村、城市都很漂亮,住在哪里都舒坦。”开展“四在农家”与“四民社区”创建活动,正是遵义市近年来构建和谐社会生动实践中浓墨重彩的一章。
“四在农家”与“四民社区”创建构建农村与城市的和谐
2001年,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基本内容的新农村创建活动在余庆点亮一束星光。“有一条致富增收路子、有一门以上的生产技能、有一栋够住整洁的住房、有一套适用的家具和电器,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改厕、改灶、改环境,建图书室、建文体场所、建村务公开栏。”基层干部把“四在农家”的这些核心内容归纳为“四有五通三改三建”,它表达了潜藏于农民心中多年的追求与渴望,激发出农民空前的创造性。“四在农家”迅速在黔北大地星火燎原。走进大山深处,纯朴的农民感叹,“四在农家”让我们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汽车开进来,村村寨寨靓起来。到今年8月底,遵义市有1300多个村的28万余农户参加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100余万农民直接受益。这项改变农村千年陋习的创新之举,给农村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在“房子靓了,路不稀了”这一表象后面,是干群关系的和谐,是城市和乡村的和谐,是生存环境的和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今,遵义市涌现了茶叶、药业、竹业、水果、辣椒、烤烟、蔬菜、养殖等数十个专业镇和数百个专业村,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19元,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村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0元至1000元。提到遵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革命老区,在许多外地人心目中,遵义只是历史教科书留给他们的一道深深的红色记忆。到了遵义的客人都会感到意外,“没想到遵义这样美丽。”但在1年前,七旬老人邓永兴却抱怨自己住了30多年的北京路三巷:“整个巷子没有一盏路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几十家人用的公共厕所破烂不堪,难以下脚。”2005年1月28日大清早,邓永兴老人走出家门,看见一群年轻人头戴安全帽,手持钢钎,正在把地面破损的水泥块一块块撬开,改造小巷的战役在名城打响。去年,遵义市投入3000万元,对中心城区150条小街小巷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市城管局干部刘俊告诉我们,今年遵义又投资5000万元,对中心城区另外的228条小街小巷进行彻底改造,让名城的小巷像大街一样漂亮。“住在城里,安全感是第一位的。”记者连日在社区采访,市民们纷纷感言:我们的安全感明显在增强。据市政法委负责人介绍,遵义已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5月,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杨舟从北京捧回了“长安杯”。只有连续3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的城市才能获此殊荣,全国荣获“长安杯”的只有23个城市。“正因为我们的市民把安全视为最重要的,我们在‘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中就把‘安民’放在了第一位。”红花岗区北京路办事处党委书记蒲亨敏介绍说。2001年,从北京挂职回来的蒲亨敏领着同事们,开始了以“安民社区、便民社区、乐民社区、康民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区创建活动,她说,到2004年底,“四民社区”基本“成型”。“如今在遵义,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如雨后春笋。”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政局局长张有顺介绍说。
从百姓切身利益入手构建社会和谐
“这些年来,遵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注重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遵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市委书记傅传耀说。“让特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是构建和谐遵义的一条底线。”在市、县、乡民政部门采访,这句话是民政干部的共同心声。早在1998年,遵义在建立城镇居民低保的同时,在省内率先创建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去年年底,全市农村已有21800多户39300多名特困群众享受了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5200多万元。余庆县龙溪镇苏羊村刘朝义一家4口人,有3人残疾,每月90元的低保金成了一家人的“养命钱”。龙溪镇民政办的郑尚勇说,今年镇里用于农村特困群众的低保金就达5.5万元。2004年以来,遵义将12.3万特困群众纳入了定期救助范围,现已累计发放救助金6500多万元。“从3334人到70418人,这是一个飞跃。”遵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已从初期的3334人,经过多次扩面扩大到现在的70418人,保障标准由小范围起步之初的90至120元,提高到目前的135至168元,8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5亿元。在遵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访时,一面红花岗区轻纺系统集体企业参保职工送的锦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副局长朱克华介绍,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对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来说是个盲区。我们今年各方筹集资金破解这一难题。目前,红花岗区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已有1400多人参加了养老保险,800多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9月20日这天,首批参保的50多位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敲锣打鼓送来了这面锦旗。这些年间,遵义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向前延伸。这座城市的管理者没有忘记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9月27日,湄潭县永兴镇桐梓园村的李德云从住了30多年的茅草屋,搬进了3大间砖瓦房。李德云的老伴和两个十七八岁的儿子都是盲人,站在院坝里望着自己的新居,他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真的做梦都没有想到会住上砖房,感谢党和政府啊。在新年来临之前,遵义农村的2000户人家像李德云一样,陆续从茅草屋迁进新居。遵义打算用5年时间,让全市10988户人家永远告别茅草屋。“看病难、看病贵”近年来一直是百姓的一块心病,“不要让病魔拖垮了好日子。”这是广大百姓的共同心愿。红花岗区南关办事处的下岗职工富宏杰,近日突发脑溢血,一家人陷入绝境。经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富宏杰,十分感激街道办事处送来的数千元救命钱。“富宏杰受益于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据遵义市民政局的有关同志介绍,市财政去年拿出116万元,在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试点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帮助解决特困群众看病难问题。红花岗区首期向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注入资金200万元,以后每年将注入10万元。患重病住院的特困群众,每人可获1000元至3000元的补助。仁怀市合马镇大同村木树子组的中学生李杰,则是拿着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资助的数千元钱,走进了上海的一家大医院治疗他的血管瘤。2004年,遵义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去年全市投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538万元,1.2万多名患病的农村特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城镇、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建立,填补了保障体系中的一项空白。”一位基层民政干部这样说。遵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鞠洪介绍,2005年8月,遵义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相关规定,解决了自谋职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为他们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安全屏障。去年初,遵义中心城区实施医保前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纷纷要求进入医保,呼声强烈。一调查测算,有22746名国企退休职工需要筹资56865万元。当即,市级财政挤出1000万元,两城区共筹资700万元,建立起了这批人的医疗保险运行基金。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所需资金逐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22746名国企退休职工的医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城区一名叫何洪德的下岗职工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坦言,他对和谐社会的企盼就是让贫困群众的娃娃读得起书。何洪德中年丧子,重新养育的一双儿女靠别人资助读完高中,今年双双考上大学,面对万余元的学费,靠低保生活的何洪德一家曾一筹莫展。遵义建立的贫困家庭学生扶助制度,让何洪德的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任超英说,从去年起,市财政每年出资60万元设立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遵义5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特困生。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还将出资100万元,每年资助2000名在遵义中职学校就读的特困生。一位省领导两年前率队在遵义农村考察时曾感叹,走进黔北的大山深处,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好的环境是校园。市教育局干部郑君明告诉我们,许多校园又添了新景:“有98所寄宿制中学修建了学生宿舍,4万多名农家少年结束了常年跋山涉水的历史,住进了整洁的学生宿舍。明年秋天,正在加紧建设的76所寄宿制中学的学生宿舍将竣工,更多的山村学生将住进校园。”资料显示:国家实施“两免一补”以来,遵义学生有176万人次接受补助资金20008万元。这些资金帮助他们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加快发展构建和谐遵义
今天的遵义,拥有10张国家级“城市名片”。眼下,遵义正在朝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发起冲刺。前不久,遵义市委中心学习组在集中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千方百计加快遵义的发展。在遵义市前3季度的经济运行报告中,我们读到这样一组数据:1至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4.21亿元,同比增长12.6%。财政总收入完成55.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26.6%。一条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也不断见诸当地媒体。10月14日,投资5.3亿元,年产5000吨海绵钛的东方钛业海绵钛厂在桐梓县楚米镇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0月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税收可达2亿元以上。稍后几天,遵义氧化铝项目在遵义县尚嵇镇破土动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氧化铝80万吨,总投资42亿元,建设工期3年。在我省今年开工建设的1000公里二级公路中,遵义占了3条,总长达364公里。继习水至新站,湄潭至余庆二级公路开工后,10月29日,绥阳至道真二级公路在绥阳县洋川镇民丰村破土动工。据来自遵义市交通局的消息,遵义通往茅台的高速公路也将在近期开工。 作者:程建强朱世德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