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著名指挥家米歇尔·海尔马斯将率德国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签约演员、美国男高音歌唱家米歇尔·奥斯汀一道,于2006年12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歌剧艺术家联袂盛演中国歌剧《木兰诗篇》。
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将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签约歌唱家米歇尔·奥斯汀分别在剧中担纲男女主角,由中国中央歌剧院、河南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担任合唱,德国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担任全剧演奏。
2004年,歌剧《木兰诗篇》曾由河南省歌舞剧院首演,并在各地演出引起广泛好评。该剧的盛演也引起国外歌剧同行的关注,中德两国艺术家经过磋商决定联合在北京演出全剧,并准备将这部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引入欧洲。
为保证此次演出的质量和水平,作曲家关峡特意提前整理了全部的钢琴谱与乐队总谱,并将所有的中文唱词全部标注上国际音标,为外国歌唱家用中文演唱中国歌剧作品拓开了一条途径。
德国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来自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德国的首都柏林即位于勃兰登堡州。乐团始建于1866年,是一个具有150年历史享有国际盛誉的国际性音乐团体。由这样一个世界一流的乐团与中国著名歌唱家合作演出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将会是一场东西方文明相互激荡、交相辉映的视听文化盛宴。
2005年9月,联合国庆祝成立60周年,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应邀赴美国,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木兰诗篇》,在美国音乐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歌唱家彭丽媛与作曲家关峡为此还分别获得了林肯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杰出艺术家”的殊荣。
作品以“木兰诗”中的佳句作为引发剧情的切入点,在每个乐章的开始部分引用“木兰诗”中的原词,借助“木兰诗”深入人心的艺术魅力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同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背景合唱在剧场里悠然响起的时候,大多数观众都会与歌声同步在心里默默地咀嚼着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并随着歌声的延伸深入到剧情之中。剧中大部分抒情唱段的语体,都采用在诗化的现代语言中注入中国古典诗词元素的手法,使之既符合现代人语言与歌唱的习惯又具有古典诗词的美感。编剧刘麟为了使作品的语言具有国际化的色彩,还特意在该剧的终曲合唱“和平颂”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圣经·马太福音》式的语言风格:“热爱太阳的人必将获得温暖,因为光明的火种早已埋藏在他的心间;热爱月亮的人必将获得安宁,因为蓝色的月光抚慰着他的梦幻;热爱和平的人必将赢得胜利,因为正义之剑定会把战争的魔爪斩断……”这种圣咏式歌唱语言风格的使用对于增强终曲合唱的神圣感和作品的国际化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歌剧是音乐的戏剧,音乐在歌剧诸多元素中是居于第一位的。《木兰诗篇》的创作遵循歌剧创作的规律,以音乐结构统领全剧,把故事与情景巧妙地包容在序曲与四个乐章的音乐结构之中,这种创作模式在此前尚不多见。
作品的序曲,以一个极其简约但却具有着浓郁中原色彩的主导音乐动机分别引入战争与和平两个色彩鲜明的音乐主题,并以交错发展的音乐织体展现着作曲家起伏叠宕、纷繁变化的乐思,哀婉的女声合唱诉说着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楚与无助,悲慨的男声合唱回荡在激战后古战场的血色残阳之中……折射出作曲家智慧的光芒与理性的思索。
第一乐章“柔板与叙事歌”,以柔扳的音乐展示了木兰在战争即将来临时柔肠百转的女儿情怀,以叙事歌的形式讲述木兰女扮男装奔赴疆场的故事情节。
第二乐章“快板与梦幻曲”以急速的快板音乐表达木兰与奔赴疆场的将士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情景,以适宜于音乐发挥的写意式“战场四季”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漫长的征战岁月,以梦幻曲抒发木兰负伤后在梦幻中的心态,如梦似幻的小提琴爱情主题与木兰的唱段交相辉映,释放出一个被战争扭曲的女性心灵对爱情的渴望、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则以膘悍而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声酒歌合唱表达三军将士胜利后的喜悦,以深情的思乡曲抒发木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真切感人的女儿情怀,彰显她立下赫赫战功却不慕荣华,甘愿回归田园生活的平民意识。
第四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则以“木兰诗”中有关的章节和颇具乡土气息的音乐表现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归来时的喜悦心情和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戏剧性情景与盛大的婚礼场面。深沉凝重的安魂曲插入喜庆的音乐空间,木兰与战友们在最欢乐的时刻想起战争中死去的伙伴不禁思绪万千……一曲充满对和平的向往与赞美人类之爱的终曲《和平颂》以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高潮。
上述按照音乐的规律编织剧情的作法,使得音乐得到了极大自由驰骋的空间,作曲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得以尽情地挥洒。全剧之中除了为营造第四乐章“安魂曲”的音乐氛围使用了一段诗剧般的独立韵白之外,没有一句脱离音乐的语言与对白,音乐真正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主体。作曲家将人物内心世界感情的抒发,放在由音乐铺成的戏剧性支点上,因此,大段的咏叹调与重唱都写得极富光彩与感染力。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在艺术表演形式与舞台样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该剧融汇了交响音乐、歌剧、音乐剧、舞蹈与中国传统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这一个”。该剧的导演高牧坤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程式,还对大型现代歌舞与其他多种艺术门类进行过多方探讨与研究。他与舞美设计师苗培如和灯光设计师沙晓岚一道,在将交响乐队与人物化的合唱队全部摆放在舞台上的同时,又通过两个可移动的大型摇臂平台,在舞台上成功地扩展出多个如行云流水般互相连通的戏剧表演区,为演员的表演调度、情绪性的舞蹈场面的展示拓展出自由的空间,使这台演出具有着不拘一格的独特舞台样式,看来令人耳目一新。在演员表演的处理上,导演还将传统戏曲中的表演程式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演员颇具现代感的表演之中,使得整台演出具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彭丽媛演唱的《木兰诗篇》为作品的成功注入了无穷的激情与活力。在《木兰诗篇》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她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感动。多年以来,彭丽媛对艺术的执著与不断进取的意志使她的歌唱艺术一直处于青云直上的态势。以致每过一段时间再来聆听她的歌唱的时候都会给人以新的惊喜、新的触动。近几年彭丽媛在拓展民族声乐的表现力方面又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和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她的歌唱已渐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木兰诗篇》的演出中,她的表演真切感人,她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显示出扎实的表演功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