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赵德居与热情的观众握手。
今年8月,辽宁沈阳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赵德居宣布:乐团以后天天有演出!消息传出,当即轰动。国家拨款的交响乐团能做到周周有演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家民营乐团,自负盈亏,怎么可能天天有演出?
赵德居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沈阳爱乐乐团成立8年,演出场次已经名列全国前列,仅1999年到2002年就演出了326场,观众70万人次。现在达到天天有演出并不算难。
交响乐,还不是在北京、上海这样有观众基础的城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观众?
赵德居如此
讲解交响乐
今年10月中旬的一天,沈阳爱乐乐团又一次在东北大学演出。从曲目选择上可以看出其多样性和推广性,既有交响乐大作,又有欢快的管弦乐名曲;既有外国古典乐曲,也有中国现代歌曲。演出前,赵德居会详细介绍交响乐的基本常识和欣赏方法,演出期间,他又会手舞足蹈,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的情绪,甚至还会招呼学生,伴随“圆舞曲”的旋律与他共同起舞,直至现场观众融入其中,与乐团和指挥共同完成了音乐会的进程。一位中年教师说,他看过十几次沈阳爱乐乐团的演出,赵指挥用这样独特手法演奏音乐会已经形成一种模式,一种适合沈阳广大观众的通俗模式。
其实,何止沈阳观众,各地观众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模式。广东东莞的一位台商自从看见了这种模式,就看中了沈阳爱乐乐团,多次邀请他们去东莞演出。当然,也有人以为这不是一种严格的交响乐欣赏,但赵德居自有一套观点。他认为,当多数观众还不了解交响乐或者根本不知交响乐为何物时,应该先有一种初级的演出方法。
创立的理由
充足且简单
当音乐会主持人介绍活跃在舞台的那位大汗淋漓的指挥家已经年近七旬时,全场一阵惊叹。
赵德居的经历和所有中国老一代指挥家一样,几十年在铁饭碗、大锅饭的歌舞团、乐队、乐团工作,不问观众多少,不讲投入产出,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自从赵德居赴日本当客座指挥一年后,经过比较,他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我们的交响乐演出没多少观众?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交响乐一无所知?为什么推广交响乐工作已经很长时间,而在沈阳这样的省会城市还是收效甚微?他认为一是大锅饭、铁饭碗的原因;二是推广方式不得法,提不起大众的兴致。于是,他和几位同事决意建立一家民营的交响乐团,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交响乐。
赵德居没料到,报名参加的人竟然那么多,报名的理由很简单:热爱交响乐。除了排练、演出以外,有的团员还有自己的工作,有人还教学生,但没有人迟到请假,风雪无阻。他们的演出收入不值一提,交通工具一概自理,还经常远赴小城小镇。有记者曾经追问他们到底靠什么毅力支撑至今,平时还靠什么生活,他们都回答,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钱,也从来没想过收入,只图精神满足。
沈阳爱乐乐团的观众大多数以前从未接触过交响乐,都是闻讯而来,来了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位公司的中年女职员,过去根本不知道交响乐一说,自从被朋友介绍来欣赏后,又将自己的亲友全部动员过来,现在成了交响乐迷。锦州的一个女子乐队,平时主要吹打些通俗音乐,看了赵指挥和乐团的演出,全体爱上交响乐。一位美国人和中国太太春节期间在沈阳无事,路过剧场时买了票,谁料被赵指挥深深吸引,还和赵德居成了朋友。
为什么要
扶持民营文化
沈阳爱乐乐团成立之初就得到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在资金、演出、宣传方面想方设法扶持他们,多年来一直如此。
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曾说:“沈阳不能只出赵本山,还要有赵德居,应该有二赵。”沈阳有台刘老根二人转演出,每晚在“大舞台”亮相,吸引了无数观众。但是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文化的总体规划中,以和谐并进的指导思想对待各类艺术,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了让沈阳成为一个高品位的文化城市,提高市民的文化鉴赏能力,扶持爱乐乐团已经成为市委领导的经常议题。
不久前,沈阳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加快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3次组成考察团赴民营文化产业成就突出的湖南长沙调研;出台了《促进民营文化演出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沈阳民营文化产业的近期目标是:创作十台大戏,形成品牌,建设一批能够延续演出的场所,做到“天天有演出,晚晚有戏看”。这样做,一是激活演出市场,二是借此带动国有院团的改革。沈阳爱乐乐团作为民营高雅文化的先行者和带头人,不但各种优惠措施将投向他们,并且一家固定的演出场所经过重新装修后即将交付他们作为长期演奏交响乐之用。
赵德居相信,他们天天演出的计划不会落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