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杜雨墨丁利冬)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区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内蒙古的构建。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区到目前已经发现了1.5万处文化遗存,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3处、旗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 另外,我区的鄂尔多斯婚礼、安代舞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得天独厚的条件,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决策,推动了全区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地文艺创作团体相继创作完成了《草原传奇》、《蒙古大婚》、《满都海斯琴》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剧目,并且从草原走向了全国。2005年,自治区文联选送的36件作品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电影《季风中的马》荣获第2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民族歌舞乐《天堂草原》获得大奖。近年来,我区还通过举办国际草原文化节、成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等活动进一步弘扬草原文化,让草原文化成为品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与此同时,我区还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草原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全区农村牧区宣传文化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建成了一大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上述举措与成就,对于加快实现构建和谐内蒙古的宏伟目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