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外陶艺家在中华陶艺村现场交流。
赵 珊摄2006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法蓝瓷。
走进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精品展区,人们的目光顿时被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所吸引。这边,一只翩翩起舞的浅黄色蝴蝶,微微颤动着翅膀,栩栩如生地停驻在水仙的花瓣上。那边,粉红色娇艳欲滴的鲜花飘落在茶杯边,仿佛散发着香气……
这是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动人一幕。
台湾“陶瓷大王”为瓷都增添亮色
把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叫“法蓝瓷”的新品。这种将流线线条与东方典雅气质融为一体的艺术品,成为本届博览会上最大的亮点,并在本次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法蓝瓷的创始人是台湾“陶瓷大王”陈立恒。2004年2月,他创办的海畅法蓝瓷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落户千年瓷都的台湾陶瓷企业。
“法蓝瓷这个新兴的陶瓷品牌在古老的瓷都扎根,有一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陈立恒说,“我之所以要在景德镇建立高价陶瓷的制造中心,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陶瓷人才、完善的陶瓷产业链,劳动成本也低。”
“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非常知名。在景德镇设厂,法蓝瓷挂上的‘景德镇制’,无形中提高了品牌价值。”他说。
法蓝瓷传承彩绘陶瓷的精湛工艺,使用特制的釉下彩技术,可使色彩长久不变。海畅公司拥有的“倒角脱模工法”专利技术,用于制作融合浮雕与雕塑的精致立体造型,使得瓷器成品相当精美。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法蓝瓷“蝶舞”系列被评为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
目前,景德镇已成为法蓝瓷最大的生产基地。
陈立恒将法蓝瓷带到了景德镇,也引来更多的台湾陶瓷企业在瓷都创业。近两年,来景德镇投资的台湾陶瓷企业已涉及陶瓷原料、材料、包装及生产等各个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聚集效应。
景德镇市瓷局局长黄康明介绍说:“台湾陶瓷企业进驻景德镇,为千年瓷都吸引世界更多的关注增添了新亮色。他们既给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管理及设计理念,也在这里打出了品牌。海畅公司就是成功的范例。”
高新技术给瓷都带来新活力
景德镇拥有全国惟一的国家级陶瓷研究所,并且拥有省市级研究机构5家,陶瓷研究人员2000多人,占全国陶瓷科研人员的半数以上。近年来,该市注重整合国家、省、市的各级有关科研资源,在传统产业中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千年瓷都由此焕发了新的活力。
景德镇近年重点建设的陶瓷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载体。其中,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研究中心,已研发出了包括彩瓷、陶瓷旅行杯、介质陶瓷、蜂窝陶瓷、超耐热陶瓷、泡沫陶瓷等一窝“金蛋”。
日前,由国家陶瓷工程中心自主研发的大规格超薄陶瓷釉面砖在景德镇问世。与普通瓷砖相比,这种新型釉面砖生产线一年可节约1600吨燃油,节约矿物资源2.4万吨,降低生产成本1000万元左右。同时产品还实现了不含铅、镉等有害元素。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使得中国的建筑陶瓷占据了世界领先位置,标志着中国建筑瓷砖即将进入“超薄”时代。
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和国家科技部联手建设国家级的陶瓷产业基地、研发基地、教育基地和交流基地,将在保持艺术陶瓷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材料高技术陶瓷、艺术化薄板建筑陶瓷,不断扩大高档日用瓷规模,形成以优势产品为主导的大陶瓷产业格局。”
“在传统中找到好的东西,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关键在于利用好‘景德镇’这3个字的优势。”虞国庆接着说,“当前,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正处于开放的创新时期。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景德镇可以带动更多的中国陶瓷品牌走向国际,使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瓷艺的焦点。”
陶瓷陶艺大师促产业不断创新
如今的景德镇,擅长绘画作诗的人多得很,民间的名人工作室、名人作坊、名人名作专卖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充分发挥名人作用与效应,是当地近年来工艺美术陶瓷新品种、新器型、新花面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新都民营陶瓷园是一个集陶瓷生产、名人作坊、外贸出口、产品直销于一体的大型企业。这家企业以名家创作设计为龙头,2005年在园中设立了一座陶艺大师的艺术殿堂——中华陶艺村。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中外陶艺家提供艺术创作、精品展示、学术交流的大型基地,如今已有数十位中外陶瓷艺术家以及几百户陶瓷业主相约入园,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周国桢、李菊生、刘平等20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知名教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和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中华陶艺村的第一批村民。随着这些陶瓷陶艺大师前来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园区陶瓷产业也不断蓬勃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