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经济开发区地处浙西南欠发达地区,但它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其与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温州毗邻,山水相依、人脉相连。因此,创办伊始,青田经济开发区就将自身发展定位于主动承接温州的产业转移,打造“温州资本后花园”。
地理 劣势变优势融入温商经济圈
曾几何时,当温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搏浪前行迅速蜚声海内外时,同饮瓯江水的丽水青田县只能遥望兴叹。
青田人决心急起直追。1992年,青田县在距离温州最近的温溪镇创立了青田经济开发区,199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青田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该县作为浙江第一侨乡的优势和民间与温州频繁交往的优势,将发展目标直指温州。在观念上、信息上主动与温州接轨,明确喊出了打造“温州后花园”的招商口号,鼓励本县企业与温州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协作,借梯登高,主动融入温商经济圈。
在这一接轨温州的创业大潮中,青田经济开发区无疑担当重任。青田与温州市区隔江相对,彼此看到了“你所富我所缺,你所有我所无”。青田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而温州有发育成熟的产业。“绣球”频频抛出,很快,意尔康皮鞋、格瑞斯皮鞋、青山特钢、亚泰皮革,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温资企业在青田落地生根,青田日益成为温州商人得天独厚的投资乐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青田创业的温州商人已超过一千人,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正扑面而来。
如今,青田经济开发区落户企业达240多家,90%以上来自温州。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鞋革、金属冶炼、机械五金、服装及辅料、建筑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并建成8个工业小区和五金等5个企业园区。不仅产业在做大,也在做强,现区内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市著名商标12个及大批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生产企业,开发区正成为对接温州的品牌孵化器。
服务 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
青田经济开发区地处瓯江下游,距县城12公里,金(华)丽(水)温(州)高速、330国道、金温铁路、49省道贯穿全境。
开发区东与温州市永嘉县接壤,南与温州市鹿城区属地仅相隔瓯江,离温州市区40公里,距离温州机场不到1个小时车程。金丽温高速公路在开发区的沙埠工业园区设有出口;金温铁路在开发区高岗工业区配套有货物中转站;丽水市唯一的货运码头———温溪港位于开发区境内,交通十分便捷。
建区以来,开发区已依法征用各类土地3494亩,开发面积达4.2平方公里(含部分老城区),其中工业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开发区聘请专家对区内工业产业、商业居住、物流、交通、绿化等总体布局作了高起点设计,并进行高标准建设。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675亿元,目前,开发区已全部实现通上下水、通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邮、通讯、通宽带,以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入区企业搭建创业的优质平台。
服务是青田经济开发区的主打牌之一。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金华深切地认识到: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在环境,哪个地方环境好,办事效率高,企业投资成本低,企业就往哪里走。近年来开发区一直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强调优质服务,打响“服务招商”品牌。他们以开发区招商局为对外受理窗口,为落户区内的企业提供从立项、规划、审批、办证等一条龙全程服务,做到提前服务、主动服务、无偿服务、贴本服务、永远服务,努力营造“合力兴工、全民兴工”、“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开发区服务水平。
优势 “零”土地招商发挥土地最大效率
青田经济开发区将传统的鞋革、机械五金及新兴的金属冶炼三大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服装及辅料、建筑材料业为辅助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江北区块以鞋革业为主导产业,江南的港头工业区主要以机械五金产业为主,江南的小峙工业区主要是以青山钢铁公司为主的金属冶炼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青田开发区在产业集聚和重点区块产业链的延伸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鞋革、五金机械等重点产业,开发区通过在土地及各项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企业入园,鼓励入驻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使开发区的产业、产品向更高层次提升,促进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上,开发区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如格瑞斯开发的纳米远红外保健保暖鞋等高新技术产品。扶持利益五金、正达鞋材等规模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对现有格局进行治理、改造,淘汰规模小、效益差、环境污染大的企业。鼓励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对上述企业进行改造,使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目前,开发区科技人才达占全部就业人数5.73%。
在土地的利用上,青田经济开发区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行“零”土地招商。每年有一定数量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停业或搬迁,留下的空闲厂房,开发区会在最短时间内介绍合适的企业入驻生产,使区内基本上无厂房闲置。二是加大对入园企业的督查力度,促其尽快建设投产,以尽早发挥土地效益。对于迟迟不动工或无条件建设而快到期限的,开发区想方设法通过协议等方式收回闲置土地,安排给急需用地的企业。三是强化指标控制,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杜绝企业圈地现象。注重在企业前期规划和建设中加强监督,确保企业投资密度、建筑密积率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十一五”期间,青田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形象的“一二三”建设目标。即完善一个体系,认真组织实施组团城市战略,加快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经济服务体系;构建两大区块,通过产业布局调整,构建江南金属冶炼、机械电器功能区和江北鞋革及其配套产业区块;打造三大产业,通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使开发区以鞋革、金属冶炼、机械电器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再上新平台。到2010年,基本完成区内可用地的开发建设,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财政收入(税收)达到3亿元。
浙江第一侨乡
青田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它创造了灿烂的石雕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辈出。同时,青田又是浙江第一侨乡。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21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且在逐年增加。仅2000年,全县就有3万人领取护照,1万多人出国定居。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年出口贸易额达30亿美元。全县私人外汇储蓄高达3亿美元,捐助家乡建设累计人民币1亿多元。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绚丽缤纷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