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汽车邮王”“汽车邮票收藏家”“汽车文化学者”这一系列的名号都是人们送给52岁的阚德祥的美称,也是对他多年来痴迷于汽车邮票收藏和汽车文化研究的肯定,但阚德祥说,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邮迷”和“车迷”。通过多年的努力,近日,阚德祥撰写的《汽车邮话——邮票背后的机车典故》和《汽车邮票经典》两本书分别获得了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的银奖和镀银奖。
豪华轿车换不走邮票
少年时的阚德祥就十分喜欢邮票。24岁时,一位从外国归来的朋友送给他几枚德国、意大利和摩纳哥的汽车邮票,从此他便痴迷上了汽车邮票,在收集汽车邮票的同时他也爱上了邮票上各式各样的汽车,成为一名地道的车迷。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现在已经精心收藏了150余个国家的4000余枚汽车邮票(全世界共发行5000枚),其中不乏精品珍品。曾经有一位精明的汽车销售商看中了阚德祥收藏的汽车邮票的文化价值,准备用一辆豪华轿车换走他所有的邮票,但被阚德祥婉言拒绝了。
研究邮票背后的文化
随着他收藏的汽车邮票的增多,阚德祥对每张邮票背后所包含的故事、历史、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汽车文化的研究。对于汽车文化,阚德祥有着自己的定义:“汽车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主要包括汽车商标、汽车历史、汽车广告、汽车模特等,汽车文化直接影响着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融入婚车
据阚德祥介绍,世界上第一辆婚车出现在巴黎。1896年,巴黎商人菲松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装配了一辆婚庆花车,车灯用白缎子扎成的蔷薇花装饰。此后,巴黎的一位文具商人第一次使用这辆花车迎娶了他的新娘。阚德祥说,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融入到了婚车的选择当中,如两厢轿车作为婚车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但在中国,这种车型却不受欢迎,给人一种有头无尾的感觉,犯了民俗中的“无后”大忌。
编撰两本书获得大奖
近两年,阚德祥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汽车邮票的心血,按照汽车发展史为主线,编撰了两本书《汽车邮话——邮票背后的机车典故》和《汽车邮票经典》,向车迷介绍车人传奇、车标的由来、名人与汽车等趣闻轶事。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银奖和镀银奖。谈到获奖以后的愿望,阚德祥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普及汽车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汽车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