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倒过来做,第一步先到企业,然后到行业,进而到地区,最后再加权还给地区,不是简单化分解。这可能在全国堪称独特。”
对60%以上能源需外调的福建而言,2010年前向高能耗宣战在所难免。
能源困境与能耗挤压
以2005年万元GDP能耗0.94吨标准煤水平居全国第七的福建,面对国家发改委下达的16%降耗指标,丝毫不敢懈怠——这意味着该省2010年万元GDP能耗不得高于0.79吨标准煤,总量应控制在8000多万吨标准煤以内。
福建省统计局副局长陈志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继续按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耗水平推进,预计到2010年全省能耗总量将接近1亿吨标准煤,约超应控总量1500万吨。
在陈志强看来,福建节能降耗工作仍“任重道远”。
他指出,2005年该省能源消费对省外依存度高达62.5%,“十一五”期间60%以上能源需外调的格局不会改变。
省长曾两次否决指标方案
11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主任、省经贸委副主任胡渡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透露,近日该省运用全国可能独有的逆向指标分解法,科学测定并分解了各设区市、重点领域、行业和工企的能耗标准,“十一五”期间平均节能率仅为3.4%。
此前10月31日,在由各地市长和分管副市长、经贸委、发改委以及200家重点节能企业代表参加的福建省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该省把节能指标分解到设区市、重点领域、行业以及200个重点企业。
而这一指标方案此前的两个版本,都遭到了否决。
据胡渡南透露,在国家降耗指标下达之后,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先后召开3次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副省长李川也召开3次省长专题会议,此外,黄小晶还专门找经贸委等部门主要领导召开2次碰头会,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
实际上,正是黄小晶亲自抓指标制定工作,并指出应结合海西区建设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特点、节能降耗任务和重点企业的分布以及新上项目的要求包括发展临港重工业的要求,综合加权后再分解。
由此,有关部门统计汇总了12685个规模以上企业节能降耗数据,再把它归类到39个行业,进而再归类汇总到12个重点领域并分解,最后,才分解到各设区市。
“我们倒过来做,第一步先到企业,然后到行业,进而到地区,最后再加权还给地区,不是简单化分解。”胡渡南说,“这个指标的分解可能在全国没有一个省采取这种做法,堪称独特。”
这与国家提出的“设区市-县市-企业”的三步走分解路径显然逆向。
为此,由福建省经贸委牵头,发改委、统计局以及交通等行业部门先后召开二三十次座谈会,逐行业反复测算,近百人加班加点两个月,报了十几个方案。但8月份和10月份的两次省长专题会议都未予通过。
黄小晶还要求,结合福建船舶工业、汽车、石化、机电、机械等重点产业发展及其“十一五”期间的能耗总量和节能降耗要求,制定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准入能耗标准和重点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限额。
配套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胡渡南透露,前不久,福建省已向中央重点企业节能跟踪计划中该省的14家企业分解了指标任务;而各设区市和省级部门被要求在上述《意见》下达后1个月内上报节能工作实施方案。
福建省工业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0%。胡渡南称,福建省经贸委将直接重点监控200家重点耗能企业,其耗能量约占福建省工业耗能总量的53%。
相应地,福建省加大了节能财政投入。据胡渡南透露,仅今年省政府决定拨给该委的节能专项资金,从去年的2000万元增至7000万元,并将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金投资。
在节能管理机构上,该委将整合原有的中介组织和相关机构,酝酿组建福建省节能监测中心。
与此同时,该省将尽快建立节能的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节能型产业体系等八大体系。此外,2005年开始起草制定的《福建省能源管理条例》,现已列入立法前期调研。(作者:邵芳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