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书育人,刻苦钻研,李继硕教授一生孜孜不倦第四军医大学供图
李继硕
教授与同事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节选自散文诗《窗前,一株紫丁香》
李继硕
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曾任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中国神经解剖学会主任委员等职,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6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他一生致力于教学、科研、育人事业,并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医学解剖学和军事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深秋的一天,第四军医大学19岁的大一学生何栋,在参加完学校组织的“李继硕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后,一夜无眠,他在日记中写道:“教授的一生,光辉而伟大,他的学术造诣让人难望项背,他的为人让人景仰……”
被李教授事迹深深打动的,不仅是与何栋同龄的众多青年学子,还有教育界、解剖学界无数的专家、学者,更有教授生前的学生、同事以及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李老逝世已一周年,此时此刻,人们仍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无比怀念。
为医学 64年痴心奉献
“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就一定会收获果实。”这是李老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几十年来,李老不单撒播下科学的种子,更是精心培育了无数的学科带头人。
在四医大工作了整整64年,李教授让解剖学这个昔日被称为“枯藤、老树”的学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使我国的解剖科学研究跃上世界前沿,被誉为中国解剖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首创了“神经解剖学”这一学科门类;发现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填补了国际解剖学空白;先后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20多篇;主持完成的“在骶髓后连合核中发现内脏痛信息的传递途径及调节方式”研究项目,获得了迄今为止国内解剖学界惟一的自然科学奖。
他组织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解剖标本陈列馆,主持建造了国内最先进的解剖技术大楼,创办主编了我国神经科学领域最早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神经解剖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李云庆,是李继硕教授的学生。李云庆永远不会忘记2005年10月11日那晚:李教授处于弥留之际,他的亲人都在病房里。李云庆从机场匆匆赶到了病床前。听到李云庆的呼唤,教授半睁半闭的双眼,一下子睁开了。老人家双唇艰难地嚅动着,却说不出半个字来,他急切地、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李云庆知道,这紧握的双手,是比山还要重的嘱托和希望。李云庆含着泪一字一句地说:“教授,我一定竭尽全力,把学科建好,把学生带好,把您未竟的事业干好!”教授这才慢慢合上了双眼。
为学子 甘愿搭桥作梯
学生陈军在日本学习4年多,李教授每个月都要给他写两三封信,并且在陈军回国前就为他建好了实验室。陈军不负师恩,回来后很快在“临床病理性痛发生机制及镇痛新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今年又获得了“求是”奖。20多年来,李教授搭桥作梯,先后帮助80余名学生跨出国门,走向国际专业发展的最前沿。
几十年来,他先后直接培养了2名博士后、20名博士、30名硕士。他的团队中先后走出了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名“求是”奖获得者、5名总后勤部“三星人才”。
为了科研,李继硕总是慷慨无私。而遇到自己的事,他总是能简就简,每次出差坐火车,他常常是可以坐软卧却坐硬卧;每次住院,他常常叮嘱医生能用一般的药绝不用价格昂贵的药。他先后把友人捐赠的1000万日元和500万港元,全部用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为治学 除夕冒雪“背尸”
李教授的老伴姜素玉,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风雪交加,李继硕从公安机关得知郊外有具无主尸体时,就像往常一样,起身就走。老伴拦住说,大过年的图个吉利吧,再说大家都放假回家了,你到哪儿去找人找车啊?李教授说,那我就带两个儿子去。小儿子才十几岁,想在家放鞭炮。老伴看到李教授非常坚定,就拿出围巾对孩子说:“去吧,你爸的事比天还大呢!”李教授到建筑工地上借了辆架子车,带着两个儿子出发了。空旷的原野上,风雪越来越大,父子三人冻得直哆嗦,高一脚低一脚地艰难前行,不时摔倒在雪窝里。经过4个多小时的寻找搬运,直到华灯齐上、炮声连片时,才将那具尸体拉了回来。
李教授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始终确保学校保持着比较丰富的尸体储存。
不为己 走完壮美人生
无数个清晨,一位老人步履蹒跚穿过校园,走入位于科技楼五楼的人体解剖教研室;深夜一两点,这位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缓慢地穿过校园,回到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继硕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正常人两年的工作量。
长期超负荷工作,李教授患上了心脏病、糖尿病、颈椎腰椎病,先后动过5次手术。但80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教书育人第一线。
2004年初,他被发现患了肺癌。领导、医生都让他住院治疗,他却每天依然准时来科室上班。他的作息表里“午休”被取消了,“午餐”变成了早上从家里带来的一桶方便面和一根黄瓜。时任校长苏博得知情况后,专门为他在办公室添置了一个可供休息的长沙发,却被拒绝了: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如果要睡觉的话我就回家睡了!李继硕的办公室距离厕所不到二十米远,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加之年事已高,经常来不及到厕所就小便失禁。为了防止尿湿裤子,他每天要准备好几个尿不湿和内裤。
在李继硕的领导下,四医大解剖学教研室已拥有5个实验系列、16个单项实验室,在历次学科评比中都顺利进入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如今,他所带出的这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正在完成他未竟的育人事业。
2005年10月11日,李教授带着对医学事业对学生炽热如火的激情,带着对名利得失淡泊如水的境界,安详地合上了双眼,走完了86年的壮美人生。本报记者 要露滋 通讯员 贾亚军
特别提示
央视今晚《新闻联播》在“先锋人物”
栏目对李继硕教授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