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杜绝“毒、电、炸”的不法行为,给漓江里的鱼类繁衍生息的机会,漓江里的鱼只会越来越少,直到踪影全无。
5版 漓江究竟还有多少鱼可捕?
本报记者陈张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从桂林市畜牧水产局了解到,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自治区曾组织专家组对漓江的鱼类进行过系统的普查,并记载漓江鱼类共有143个品种。此后虽然没有再对漓江鱼类生存状态进行过科学普查,但是,凡对漓江鱼类生存状态关注的人都发现,如今漓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了。那么,漓江究竟还有多少鱼可捕呢?
现实:漓江常见的鱼类越来越少
日前,记者在象山公园与渔民黄老伯相遇。黄老伯今年66岁,祖辈均在漓江、桂江上以捕鱼为生。黄老伯说,现在漓江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了,特别是过去常见的鱼类——鳗鱼。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每天可捕到几公斤鳗鱼,现在已是多年不见其踪影了。漓江里的鱼类越来越少,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采访中,灵川县大圩镇读礼村的莫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与村里的小伙伴在漓江河畔架渔梁时,曾经一晚捞过30公斤的鱼,现在在河边架渔梁,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捞上几两半斤的,运气不好,连小鱼小虾都没有,有好多次他见村民架好渔梁后,任凭大水冲刷,已完全失去收获鱼虾的实际意义。如今就算是漓江最能干的捕鱼高手,劳动一天,能捕到1至3公斤鱼就算非常幸运了。
市畜牧水产局相关人士介绍,对漓江河的生存鱼类普查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自治有关部门做过,此后就一直没任何部门开展过这项调查,当时有文字记载漓江河鱼类共有143个种类。经过几十年的捕捞,漓江里的鱼类迅速减少,有的人说,目前漓江仅存十几种鱼类,这一论断至今还没有科学依据。如今,桂林人在漓江里经常见到的鱼类大致有:剑骨鱼、鳜鱼、黄(桑+页)骨、马尾骨、刀鳅、花鳅、石黄鱼、中光倒刺鲃、青竹鱼(又称倒刺鲃)、鲤鱼、草鱼、塘角鱼、鲶鱼等约20多种鱼类。过去,市民常见到的淡水鳗(又称白鳝)现在已难觅踪影。约在1998年,有渔民在漓江阳朔段捕获到一条重达6公斤左右的花鳗,引起很大的震动。70高龄的市民吴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民常常在漓江河岸看见成群结队的渔民赶着鱼鹰在河里围捕鱼群,而今这样的场景,只有在电影、电视上才能见到了。
根源:毒、电、炸 鱼类遭遇灭门灾
造成漓江鱼类迅速减少的根源是沿河居民和渔民无视国家相关法规,采取非法手段,在漓江河沿线进行毒鱼、电鱼、炸鱼活动,导致漓江生态遭受最为严重的破害,一些稀有鱼类遭到灭门之灾。市畜牧水产局相关人士介绍,传统的捕鱼工具:撒网、鱼笼、钩杆等对鱼类的捕捞不会造成灭门之灾。生活在淡水中的许多鱼类是以群居活动为主的,撒网捕鱼虽然对群居鱼类造成一定的杀伤力,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从网中逃生,继续生存繁殖;鱼笼安装在河里,要放置诱耳引鱼进笼,对鱼群的杀伤力更有限;用钩杆放钩,根本难以伤及鱼群。
随着漓江沿岸人口的增多,人们对鱼类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求大于供的供需状态,导致漓江鱼虾急剧减少。
据了解,对漓江鱼类杀伤最严重的是毒鱼、电鱼、炸鱼三种非法捕鱼行为。
生活在恭城瑶族自治县门楼村委的何先生透露,在农药刚刚传入农村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人曾在一个枯水季节,对其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施放了一小酒杯的“毒杀芬”农药,结果一条河的鱼虾很快被毒死一大批,无知的村民纷纷赶到河里捡被毒死的鱼虾,个别家庭一天内居然捡了50至60公斤的鱼虾。此后,那条小河里鱼虾迅速减少,约过了五六年后,才逐步开始见有村民回到河里捕鱼。何先生说,淡水河里的鱼虾生存环境要求高,有污染的水是绝对不能生存的。门楼村自从那次毒鱼结束后,往日渔汛期村民在河里捕鱼的热闹场景再也难见到了。鱼少了,村民下网难见鱼踪影,放笼有时虽然能捕得几条鱼,但已是“事倍功半”。
据市畜牧水产局专家分析,毒鱼对鱼类生存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虽然也有极少数鱼类能在非法毒鱼中生存下来,由于中毒的原因,尧幸生存下来的鱼类,基本上已失去了繁殖能力。
电鱼是近十多年在漓江沿岸活动最为猖狂的非法捕鱼活动。非法电鱼者大都是那些漓江沿岸的群众,他们法制观念淡薄,所到之处,大小鱼虾通吃,无一幸免。市畜牧水产局相关人士介绍说,由于电鱼设备简单,一旦遇上渔政执法人员,非法捕鱼者总是借助熟悉的地形,轻而易举地逃避处罚。就算知道每天都有人下河电鱼,170公里的漓江河两岸,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难度之大也可想而知。
炸鱼也是对鱼类伤害极大的非法捕捞行为。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非法炸鱼者趁有关部门对炸药的管理还存在空档,或自制炸药,或非法购买炸药,到漓江沿岸炸鱼。在炸药的强烈振动下,一定范围内鱼虾纷纷被震死。“毒、电、炸”三种非法捕鱼行为是造成漓江鱼类生存灭门之灾的主要途径。
呼唤:保护母亲河鱼类生存任重道远
漓江的鱼类生存已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漓江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是渔政执法人员的事,更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据市畜牧水产局相关人士介绍,大约在十年前,桂林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漓江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几乎每年都在适当的时间里,举行向漓江投放鱼苗的活动,通过投放鱼苗,来唤醒市民参与保护漓江生态平衡的意识。特别是“两江四湖”工程竣工后,通过对“两江四湖”投放大量的鱼苗,并对内湖全面实施“禁捕令”,在短短几年内,市区内湖的淡水鱼繁殖迅猛,庞大的鱼群已于三四年前开始在桂湖水域现身,成为市民的好伙伴。尽管仍有一些不法人士在“两江四湖”内偷钓,但在湖区管理人员的坚决打击和市民的广泛监督下,偷钓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有关人士分析,“两江四湖”庞大鱼群出现这一实例证明,要想使漓江鱼类迅速增长,唯一途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捕鱼,给漓江里的鱼类营造一个繁衍生息的机会;坚决杜绝“毒、电、炸”的不法行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非法捕鱼行为的打击力度,否则,漓江里的鱼只会越来越少,直到踪影全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