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20年变了大模样
11月18日至1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召开。这是迄今为止越南承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国际多边会议,越南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喜欢将越南的“革新开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对比,认为越南在创造“中国式的奇迹”。
干部从事第二职业 军队公安可开公司
记者长期跟踪越南形势,曾多次访问越南,对20多年来越南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走向深入,百姓逐步走向富裕之时,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越南由于内政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失误,经济几近崩溃。由于粮食连年减产,当局每年都要进口100多万吨粮食来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当时买1辆自行车的钱就要养活4口之家1年。
穷则思变。在借鉴中国改革成功经验并取得初步试验成果后,1986年,越共六大决定走“革新开放”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革新开放使越南日新月异,成为一只正在迅速成长的“小虎”。2005年,尽管面临禽流感流行、国际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但越南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全年GDP首次突破600亿美元,增长8.4%,增速列亚洲第二。
越南最大变化恐怕是彻底打破了统包统管的旧经济体制,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昔日战场已变成商场,“全民皆兵”转向“全民皆商”。
据越南朋友介绍,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大学老师在八小时之外从事第二、第三职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这样可以“补贴家用”。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甚至军队和公安等强力部门也以各种方式参与经济活动。越国防部和公安部均设有大大小小的公司,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据悉,1999年至2004年上半年,越南国防部共与其他单位展开了27个合资项目,涉及工业、农业、建筑、商贸、房地产经营、直升飞机修理等领域,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
军方管理的航空工程建筑公司1993年成立以来以“副业养正业”,并最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该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常常被评为金牌优质工程。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 粮食自给出口创汇
越南是个农业国,约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革新开放最早便从农村开始。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推行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连年丰收。越南不仅实现粮食自给,而且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国之一,每年出口大米数百万吨。
近年来,越政府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和扶贫工作力度,农村的交通、水电、学校、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国的贫困率也已从1992年的30%降到2004年的8%。
越南中部广义省德普县普光乡农民陈辉,近年来通过滩涂养虾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如今他已拥有数十个养虾塘,仅养虾一项每年就可创收数亿越南盾(1美元约合15800越南盾),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像陈辉这样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发家致富的专业户,在越南农村屡见不鲜。
与农业改革相比,工业和建筑业的改革难度更大。越南政府转变工业经营体制,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交给企业;对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允许破产、解体、兼并、承包、出租等。这一改革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也非常相近。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休闲娱乐渐成时尚
来到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面对拔地而起的高楼、喧闹繁华的街道、购销两旺的批发市场、商品充足的超级市场,人们不禁要惊叹越南发展之快。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摩托车都是越南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鉴于车多为患,摩托车已成为交通拥堵和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越南政府不得不采取种种措施,控制摩托车数量的增长。
到越南的外国人可能还会注意到成片的造型各异、高低不一的私人住宅,致使许多城市市容市貌欠佳。越南朋友解释说,过去政府对土地管理不甚得力。无论农村还是在城市,有钱后谁都争着建造私房,就连政府机关和军队都为职员和军官拨地建房。如今城市重新规划和改造,拆迁成了棘手问题,以至于有人感叹:“拆迁难,难于上青天”。
腰包越来越鼓,越南人的生活追求也不断丰富和多样起来。对城里人来说,到酒吧喝咖啡、进舞厅蹦的、上健身房苦练、网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就连网球、高尔夫等一些“贵族运动”也逐渐流行起来。(本报特约记者
何胜 刘 昕)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