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客
K客:
被誉为恶搞族的鼻祖,K客一词融“Kidults、快、酷、卡拉、空”等多层含义于一身。Kidults一族以不约而同“拒绝长大”的姿态,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返璞归真。
门客特性:喜好利用电脑软件将你随意想用的4个人照片图像中的头部,换到F4那4名成员的肩上;给著名的“蒙娜丽莎”加了两撇小胡子并见诸于INTERNET之上。
代表作:小胖版泰坦尼克号露丝及蒙娜丽莎。
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Wide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
门客特性:依照博客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博客一般从对其他网站的评论、新闻到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到对相关主题包括电视节目、计算机语言、新闻、法律等有数万种之多。
代表作:老徐博客(徐静蕾)。
播客
2004年2月12日,英国《卫报》的一篇名为《声讯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中,最早提到了“Podcasting”这一概念。这个英文单词是由“iPod”和广播“Broadcasting”组合而成。而制作“Podcast”就被称为了“Podcaster”(播客)。
门客特性:通常来说播客就是运用MP3、手机、DV等现代化数码工具,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诉诸于文字或录音,再配上图片或影像上传到互联网。播客们常说每一名读者就是一名博客,那么每一名听众也就是一名播客。
代表作: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案发生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消息、声音、影像等方式传遍天下的就是“播客”一族。
维客
维客
的原名为wiki(也译为维基),据说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weekee”,原意为“快点快点”。它其实是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而参与创作的人,也被称为维客。
门客特性:每一个维客都可以登录WIKI网站编辑网页。与他人协作写作,在网页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让工作加快速度。在技术上其实就是一种开源现象的体现。
代表作:目前国内有为数众多的Wiki网站,但是真正有代表意义、令人耳熟能详的还尚未出现。
极客
极客
是英文单词“geek”的音译,也被称为奇客。原指那些性格古怪的人,或是在狂欢节进行奇怪表演的小丑。在美国俚语中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含有贬义。在PC革命初期,Geek开始衍生为一般人对电脑黑客的贬称。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这个词在保留了智力超群和努力的本意的同时,又被用于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
门客特性:具有极高的技术能力、对计算机与网络的痴迷有时会达到不正常状态,将自己生活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电脑和网络上。他们被描述成架着厚厚圈圈眼镜、头发凌乱或发型古怪、衣着老土古怪,性格偏执离群等。
代表作:Linux,BSD就是Geek带来的技术上的巨大变化,它们的出现使得操作系统不再是神秘而使你受控的专属商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甚至修改。
闪客
所谓“闪”就是指Flash(英文单词本意是指闪光、闪现),而“客”则是指从事某事的人,那么,闪客就是指做Flash的人。所谓“闪客”,也指经常使用flash的人。“闪客”这个词源起于“闪客帝国”个人网站。1999年正要开始建设,但是名字还没有想好。在回声资讯的“Flash论坛”上,有一天有人无意中说出一“闪客”,这个立刻击中了边城浪子。于是,“闪客”就开始挂在他的嘴边,等到“闪客帝国”开通的时候,“闪客”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门客特性:作为一名“闪客”应具备6大基本素质。1.穿着随意;2.生活拮据;3.思维跳跃性强;4.注重细节;5.工作强度大,耐得住寂寞;6.典型的网虫。
代表作:《小破孩》系列、《大话三国》、《失落的梦境》等。
快闪族
原名Flashmobs,音译为摩客,也称作快闪暴走族。现一般将“快闪行动”的参与者统称为快闪族。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在无领袖前提下组织快速集会。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人们仅仅知道它最初的组织者名叫比尔?穴Bill?雪?熏他自诩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比尔为组织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叫“MobProject?穴快闪计划?雪”小组。从2003年5月开始,这股无厘头式的“快闪暴走族”?穴flashmobs?雪风潮从纽约开始,迅速横扫世界各大都市。
门客特性:“快闪行动”是在短短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内发生的,他们行动的时间常常需要精准到秒,行动策划则以搞怪奇特为标志。
代表作:从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柏林、西雅图到新加坡、香港那些原本躲藏在电脑背后互不相识的年轻男女,瞬间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到麦当劳跳芭蕾舞、到家具店里坐沙发、在购物中心忽然鼓掌起哄等,然后又迅速散去。令旁观者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本月初,12名男女通过手机联络突然出现在北京西单街头同时跪地向一名女子求婚,然后迅速散去。
奔奔族
奔奔族
(1975年—1985年出生的人),自称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青春力量”,一路号叫地奔跑在事业的道路上,同时又是“社会压力最大的族群”,身处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用高的“三高时代”。同时,恶搞、张扬成了他们的标签,自身已丧失了继承很多民族传统的能力。
门客特性:压力大是因为标准高,眼高、心高,消费高是这代人的特点,奔奔族认为享乐是人生的自然选择,物质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只看到父母手中的钱,没看到父母流下的汗水。甚至有批评者说,“奔奔族”代表了低俗文化;急功近利,物质主义被强化,而人文精神黯然失色;渴望一夜成名,然后享受名利双收的满足感。
代表人物:胡戈、二月丫头、非常真人等。但“二月丫头”却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个概念仅仅是听说过而已。那些所谓的什么族都不过是媒体一厢情愿的罗列而已,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因此我就是我,不是什么族。奔奔族一词放在我身上不适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