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在黄浦江边上海江南造船厂的缆桩和上海华纶印染厂20世纪30年代的铁砧,记载了上海近代工业的发展。 以从船厂收集的舵为主体,以用废旧电子线路板塑成的上海世博园区域图为背景,这尊工业雕塑使人浮想连翩。 这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典型的起重双钩。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上海造船业的发展历史。老工人戴东升在1913年建的老厂房前留连难舍。
本报记者 周寅杰摄
为了对历史的珍惜,世博人正小心翼翼。“焕然一新”,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正试图让明天的世博会,仍有着上海工业昨天的依稀背影,也试图从瓦砾堆中,尽可能地拾回一些晶莹的历史残片。以此,让这一届世博会,更有历史的厚度,更让百姓依恋
珍存城市的记忆,为了让城市更美好
在不远处卢浦大桥曼妙的背景下,一株大柳树,孤零零、静默地兀立在浦东原上钢三厂厂址的废墟之中。塔吊此起彼伏地在清理瓦砾,掘进机的钻头仍在“突突”地喧嚣着,继续拆旧……
蒿草在瓦砾之侧疯长着,有半人来高。
这里曾经被称为后滩,充斥着危棚简屋,如同城市里的村庄,其治安、卫生、市容之差,令人皱眉。如今,通向这里的道路已经被乱石阻断,鲜有市民的足迹了。站在这片飞扬的尘土之中,不免有恍惚之感:感觉历史就在你的身边呼啸着穿行——那一头,是近百年前的和兴铁工厂,中国民族钢铁工业,如稚子学步般,在黄浦江东岸亮相;然后是建国之初,上钢三厂在众目睽睽下出钢,不负众望,恢复生产,强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急需;而4年之后,2010年,这里又将别有洞天,上海世博会将在这片瓦砾之中美轮美奂地横空出世……
小小的后滩,就像是上海百年历史的缩影。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这里成了意味深长的隐喻和象征。
城市之美,首先不能切断城市的记忆。正如上海世博局领导白文华所称:要办好世博会,也要保护好珍贵的历史遗存。
为了对历史的珍惜,世博人正小心翼翼。“焕然一新”,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正试图让明天的世博会,仍有着上海工业昨天的依稀背影,也试图从瓦砾堆中,尽可能地拾回一些晶莹的历史残片。以此,让这一届世博会,更有历史的厚度,更让百姓依恋。
老工人的留恋,有了寄托:从和兴老铁厂到“海上钢库”
11月15日,戴东升穿过这片废墟,走过已经矗立了近百年的五金仓库,来到昔日的码头,往江边张望。那里,有他的“老伙伴”——一艘与他相伴30年的拖轮。昔日,他是船上的轮机长。
这位1968年进厂的上钢三厂老工人,已经办了内退手续,但对工厂的深情,让他时常在这里徘徊。他有些恋恋不舍:世博会选中了这里做会址,工厂搬迁了,拖轮也卖给了一家温州企业,明天,人家就要来开走了。
他眷恋地看着满身沧桑的拖轮:它可是贡献大啊!当年每天供上钢三厂的1000吨焦铁,就是它来来回回地驮来的啊!
他回转身来,看着满目的瓦砾,目光有点迷离:“我们上钢三厂,过去对国家贡献也大啊!卫星上天,还有我们的功劳哪!没有宝钢的时候,我们造的钛钢,全国独一份哪!那时候,3万多职工,一上班,人潮汹涌啊,那可真是热闹!”
他跺跺脚:“你看这个码头,我们大修过的,老好的,将来世博会,没准儿还能用哪!”
他向着江水不无向往地说:“嘿,世博会,这黄浦江上总也要开游轮的吧,我是有证书的哪!也许,还能给世博会再开一次船?”他指着走过来的一位长者,“那是我们船长,我们几个老伙计,说不定还能一起再给世博会作一次贡献!”
戴东升还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身后这座朴素的五金仓库:“这仓库,是我们上钢三厂的老根子哪!1913年就建了,那时还叫和兴铁工厂,只是个小炼铁厂,才一只平炉。但这里港口条件好啊,水深!”
黄浦江水,就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就湾住了后滩。上个世纪初,当浦东还是一片荒凉时,和兴厂的老板就相中了这里的物流方便。从老照片中能看到,当年江边的建筑,只有这个五金仓库最为醒目了。尽管,在如今浦东林立的华屋广厦群中,这个仓库已经显得十分寒伧了。
本来,够不上文物的它,其命运不外乎被拆除。但是,它碰上了知音,作为动迁单位,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在细致的调查之后,把它和特钢车间、厚板车间等一起,划圈保留了!
在规划中,它和码头等一起,将成为一个舒适的休闲中心“海上钢库”。它的简朴素美,甚至包括厂区内废弃的工业设备和零件,如行车、氧球、泵、辊道、轧辊座、管道、转炉、料盅、钢包、轧机等,在世博人的眼中,都具有保留价值,也给了艺术家再创造的资源和灵感。
将来,这个浓缩着历史与未来,兼具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的设施,将比邻世博庆典广场、世博轴线大道和演艺中心,隔江对望江南造船厂“世博新天地”,成为世博轴线大道上的一个熠熠生辉的亮点。
“红线”吐出曲曲折折的心事,特钢车间将变成演艺中心
距五金仓库不远处那幢亮红色的特钢车间,其内部之廓大空旷,早年工人得骑着自行车在里面奔走。虽然只有十余年的历史,它也有幸被保留下来。
“为什么非得全拆了呢?”白文华反问。
这位曾经偕陈逸飞一起,主持策划过长寿路改建工程的原普陀区领导,对城市建设有着独特的理解:“许多城市都面临重建,但做法不同。我在美国进修的时候,对匹兹堡的改建非常欣赏。那里大量旧屋,因为交不起遗产税被弃,政府悉数接收,将之推陈出新,改造成服务业的载体,有历史感。我们对旧厂房的利用,其实非常符合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视察时,看到特钢车间,对保留的方案颇为欣赏。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演艺中心——昔日钢花飞溅之所,数年之后,则充盈着丝竹雅奏、衣香鬓影,城市的记忆在这里被精心地接续起来,演绎出历史和未来的对话。
事实上,细心的人会发现,世博会规划图的红线,曾经一变再变。为什么?就为了避免乱拆滥建和无谓浪费,为了尽量保存上海工业的历史遗痕,为了让百姓能更加安居,让世博会更有人情味。
从2003年起进行的会址普查结果,给世博规划注入新的思考。比如南市发电厂,是上海最早的火力发电厂,非但不拆,还将之改造成绿色发电厂,注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多种元素,充分实践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像居民小区南码头新村,原来也在红线以内。后来因涉及动迁人口太多,也从节约角度考虑,最终予以保留。
……
那根象征着“拆”的红线,小心翼翼地尽量绕过高层建筑、绕过年头不长的新楼,最终越来越收缩,世博土地储备中心官员沈磊开玩笑地说:“你看这红线现在里出外进,简直就像蚯蚓一样啊!”
被列入保护、保留范围的建筑越来越多,不但文物保护单位板上钉钉地保留下来,其他但凡有些历史价值的旧建筑,也多有幸存。规划保护面积在两年里增加了一倍!
白文华说:“像这样大面积地利用旧有建筑,在国内也算首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当然,被动的保护不可取,也不可能。在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中,肯定会有更积极的发挥,融入创新意识——我们也是以此来实践和谐社会的理念,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在推陈出新中,更加和谐了。不说别的,这样能够节约多少资源啊!”
将来,世博会园址内,将会出现这样的一些路名:上钢路、南电路……世博人有意识地用各种方式,留住历史的记忆。
“卡车,你慢点走!”——抢救历史的零件
在今后的世博园,将会出现让几十万上钢人心头一热、眼前一亮的诸多艺术造型,比如他们熟悉的塔吊上的双钩,或是飞旋的齿轮……
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黄英浩先生,正在主持这项工作。他和他的伙伴们常像个拾荒者一样,在瓦砾中翻检着,一旦发现某个构件造型独特,便如获至宝。
“我们试图尽可能地在艺术雕塑中保留工业文明的元素。这样的艺术品,拥有原来朴素的、怀旧的轮廓,又有现代艺术气息。”黄英浩说。
他们在用艺术家的眼光和手掌,从废墟中尽力挽留历史的余沥。“哪怕是一块压坏的钢板,也比新的东西更美、更灵动。因为它充满历史感。”
他们从原来的印染三厂翻选出许多锚;在江南造船厂的废料堆中,翻出门吊的吊钩;在华纶印染厂的垃圾堆中,翻出了一个漂亮的小机床模型;他们甚至还珍藏了劳动模范、“抓斗大王”包起帆的第一个抓斗……
仿佛是在和卡车抢时间,黄先生他们经常望着绝尘而去的运送瓦砾的卡车浩叹:也许,里面有什么“宝贝”,被遗漏了?
“有时候,真想冲着卡车喊一声:你慢一点,再慢一点!”
就连眼前的瓦砾和瓦砾之前的景象,都有人在实录。东滩广告公司接受委托,在定点拍摄记录世博会会址上发生的一切。世博局甚至还请了画家、艺术再现已经消失的市井生活……
在世博人的呵护下,城市的记忆,仍在浦江两岸世博会的旗帜下,茁壮地蔓延伸展,让一个持续百年的申城老故事,在世人面前仍然拥有鲜活的回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