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江镇馒头”伴当地百姓闯荡四方,留在老家的孩子成了在外父母的心病。当地唯一的中学——江镇初中申请开展农村初中准寄宿制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从2004年起开办“留守孩子托管班”,由学校承担起监管留守孩子的责任,而家长则自愿捐赠2200元(托管三年)给学校。
今年8月中旬,有人向教育部门举报并投书媒体: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初中以办托管班的名义,向学生家长乱收费。
85%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
江镇初中校长杨自武介绍说,江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青壮年劳动力有1.5万人,不少人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是安徽省邮政储蓄第一乡镇。富起来的江镇人助学热情高,学校公寓、多媒体设备等大多靠家长捐资。江镇初中现有在校学生1718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达1458人,占85%。
杨自武说,学校目前一共办了10个托管班,有500多名学生。他们的父母均在外务工,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由老师“代理家长”监管。学校为此建了一幢崭新的学生公寓,留守孩子8人一间宿舍,室内设有洗浴间和卫生间。学校还特别配备网络视频、可视电话等设备,为留守孩子和家长的亲情交流创造条件,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可以在网上与亲人交流5次以上。
大多数家长请求保留托管班
8月30日,县教育局调查组建议校方清退学生家长捐款。
9月4日,学校依据教育局意见召开七年级家长会议,230名家长到校参加。当学校宣布退还捐款、撤销托管班时,令人惊诧的一幕出现了:退款遭到家长的普遍抵制,大多数人请求保留托管班。学生家长汪俊杰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只能管个温饱,离我们的期望值太远,请多关心我们的孩子!”
退款一事因此搁浅,可校长杨自武期待有个明白说法。在他看来,3年2200元的费用只是个“托管成本”。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领导对托管班的成效给予肯定,但均表示,很难明确界定这是自愿捐资还是乱收费,目前在政策上还是个盲区。
有专家认为,留守孩子的课外监管尤其是周末监管,并不是学校应尽的义务。江镇初中开办托管班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以家长捐资助学的方式获得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应该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建议,学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更加规范,对家长捐资进行专项监督管理,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以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日前,省教育厅治理乱收费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如果捐款由学校号召组织,完全由校方操作,是坚决不允许的,但如果由“家长委员会”提出,确属家长自愿,则是可行的。
链接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5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他们中约有60%将孩子留在家里,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00万人。
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指标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的13.7%
有抽烟等不良行为的 27.7%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 28.9%
经常撒谎欺骗师长的 15.4%
留守儿童社交能力指标
社交能力较差的 34.5%
好朋友数目较少的35.8%
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57.14%
(摘自共青团湖南省委承担完成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倾听风波背后的声音(短论)
纪雅林
安徽江镇初中为留守孩子办托管班惹来收费风波。在此事件中,最出人意料也最令人深思的,是当学校宣布退还捐款、撤销托管班时,遭到家长的普遍抵制,大多数人请求保留托管班。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教育收费问题,实际上,它关涉的绝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2000万人,缺少父母监管,成为这些孩子成长中的最大问题,也成为值得各方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学校并没有课外监管的义务,对于他们的主动承担,如果仅仅因为收费不规范而一棍子打死,是否失之偏颇?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是否更该由此反思,如何切实负起责任、及时给出政策,鼓励、引导各方积极参与,给留守儿童一个阳光普照的童年?
“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只能管个温饱,和我们的期望值相差太远!”这是风波背后的声音。与家长“出人意料”的抵制相比,与留守孩子的困境与渴望相比,围绕托管班是自愿捐资还是乱收费的争论,似乎已不那么重要。
相信争论最终会得到妥善解决,而风波背后的声音却提醒我们跳出收费争论、跳出教育范畴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关爱,这种关爱呼唤规范引导。换句话说,规范、引导就是关爱,有规可依、有序可循,爱才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