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如今在广大农村孩子们的面前已经是风光不在了,乡下的孩子不仅平时看不到它的倩影,就连“六一”这样孩子们的节日,也见不到它的踪迹。时下,看电影在不少农村地区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奢侈。据了解,目前在农村不少地方6岁以下的孩子不懂得什么叫电影,6岁以上到9岁之间这个年龄中有高达97%%的孩子也没有看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而在较为偏远的一些地区,却有更多的孩子从幼儿到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看过一回电影。
按照常规,本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好转,农村生活水平的日夜提高,身为扎根大众的电影艺术,更应贴近大众,在农村更为繁荣,再加上政府的关怀重视,农村孩子看电影应该不成问题,会有更多、更精彩、更好看的电影观看,可眼前的事实却是另一番情景。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电影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在广阔的农村众多的乡镇不仅连一个像样的电影放映单位也没有,就连最起码的电影院也找不到。前几年有的地方为了解决农村孩子看电影难,加强孩子爱国主义教育,曾经通过不同方式把电影送进学校,后种种原因导致这项活动夭折。从此孩子们与电影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二是对农村儿童电影市场开发、重视不够。我国有3亿6千3百万儿童,农村占有三分之二还多,这其中的儿童电影商机是可想而知的。但现在的电影人追求的是拿国际大奖,与国际接轨,很少有人顾及到农村孩子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三是投入不足。从政府方面,电影已推向市场化运作,怎么经营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再怎么投入;到了地方由于手中的资金一直就短缺,哪儿还有钱顾及到孩子们看电影。可问题是整个农村电影市场可谓百废待兴,儿童的电影市场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定的投入是很难启动的。四是还有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学校认为孩子看不看电影无关紧要,家长认为孩子看电影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等等。正是这些问题才致使电影渐渐远离农村孩子。
殊不知,电影远离了农村孩子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农村孩子本来娱乐的范围就有限,失去了健康的电影,很容易会被一些诸如网络游戏、村头巷尾的玩牌聚赌的场所吸引过去,在那里他们会让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侵袭着尚未成熟的心灵。其次是繁荣农村电影要从孩子们做起,如果连孩子都看不到电影,不知道电影是什么样,又怎么能使他们去喜爱电影、关心电影、发展电影?再就是,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好,还是加强农村孩子思想品德教育也好,还是对孩子进行荣辱观教育,电影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缺少了电影的参与,这些活动的开展要逊色许多。
因此,为了我们电影的自身,为农村孩子,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从大局出发,加强调查研究,通力协作,从建设新农村的高度上来开发农村儿童电影市场,让电影走近农村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