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宋广玉)“如果管理者看问题能够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出发,对很多问题就会有新的看法。”昨天,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以“对新世纪管理人员的要求”为题,在南京财经大学为我市部分领导干部和财经大学师生作报告时如是说。
厉以宁用孔子的两个故事阐释这个道理。一个故事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规定,如果有人能在别的国家将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可以向国家报账。一次,子贡在别国赎了一个鲁国奴隶回来没有报账,鲁国人因此赞扬他的道德高尚。孔子知道后批评子贡,说子贡没有考虑到这个规定最大受益者是奴隶,他的行为妨碍更多的奴隶被赎回。因为当其他人遇到时会想,如果赎回报账,会被认为道德不高尚;如果不报账,白白损失一笔钱。另一个故事是子路一次遇到有人落水,就奋不顾身将其救出,被救者的家属送给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于是子路很高兴把牛牵走了。当时,很多人谴责子路为了利益救人,说他道德品格低下。孔子知道后却表扬了他,说子路心安理得地接受酬谢,就会鼓励更多的人救人,受益者是那些遇到困难的人。
“为什么我们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民办教育,改革国企,如果我们能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出发来看待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理解。”厉以宁说。比如发展民营企业,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困难,还可以增加GDP,因此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发展民办教育,受益者也是国家。国企改革也是如此。因为把一些企业卖掉,国有资产就不至于因不断流失而成为负数,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当然前提是价格要通过招投标,卖的钱要入国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