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的甲A到现在的中超,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今年搬家,明年易主,后年整不好就自动解散是一种同样堪称“特色”的景致。这样的联赛凭什么让球迷去投入?足球文化中最基础的俱乐部文化以及整个联赛文化,几乎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和基础上得以建立。 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太过于计较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很少有哪家俱乐部以打造百年俱乐部为己任,这也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文化缺损的根本原因之一。搬家,搬走了球迷的心!
这些年,中国足坛搬家的球队实在太多了,辽宁队的“南征北战”,国际的“西部大开发”,这些球队不仅搬家,而且还搬离了一直依存的城市,抛弃了忠心追随的球迷;至于国安、武汉、重庆这些俱乐部,在自己所在城市来回折腾也是家常便饭。
上赛季开始前,据传申花也要从老地方虹口足球场搬到“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原因同样很简单,“八万人”开出的每场租金是15万,只是虹口的一半。消息一出,申花球迷立刻予以抗议。其实申花已经在虹口体育场旁边建立了“申花会馆”球迷活动中心,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个申花足球文化带,在很多上海人眼中,申花就是虹口、虹口就是申花。真难想象,如果不是虹口体育场将租金压下来以示妥协,一直号称最有文化意味的上海蓝魔球迷,究竟会如何面对曾让他们无比骄傲的申花队。
只注重短期利益,却忽略俱乐部长久的机制健全与文化积淀,这是中国俱乐部在营造足球文化中普遍存在的通病。而放眼欧洲百年俱乐部,很多体育场都是从俱乐部建立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的,就如曼联的老特拉福德球场,97年的历史;皇马的伯纳乌,78年历史;AC米兰和国际米兰共用的圣西罗,80年历史……。在球迷眼中,俱乐部与主场是不可分割的,而足球文化也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日臻发育成熟、不断积存深厚。俱乐部是船,水在哪里?
在中国做球迷其实挺可怜的,最关键的是球迷的价值在大部分俱乐部那里得不到认知。如果中国足球俱乐部把自己比作一只船,那么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把“水”看成是俱乐部的收益,是球员和教练的水平。而实际上,球迷才是水,他们能够承载俱乐部,也能颠覆俱乐部。
还是记者一段亲身经历。从上海蓝魔开始,中超看台上出现了一批批有组织的球迷团队,他们整齐划一的助威方式很得球员和俱乐部的认可。于是在某北方俱乐部一次重要比赛开始之前,出现了这样一幕:看台上始终不见球迷队伍人影,俱乐部老总向工作人员大喊,“一个人可是50块钱啊,怎么这么不守时啊”。记者哑然失笑,原来球迷也是可以是花钱雇的。
不难看出,球迷价值在中国职业俱乐部决策者的眼中被扭曲到何种程度。既然可以舍得花钱雇球迷助威,那么为何不能把这笔钱投入到对球迷的长期培养以及联络感情上,定期搞一些与球迷互动,赠送足球以及签名球衣,这样投入换来的将是长期收益。急功近利,俱乐部投入如此,对待球迷也是如此,中国足球联赛的文化扭曲可见一斑。
借着采访德国世界杯期间,记者也走访了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作为欧洲老牌俱乐部,拜仁有一套培养球迷的长效机制。球迷在这里被称作俱乐部会员,球队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培养球迷对俱乐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时间的积累,会员的规模不断壮大,从耄耋老人到刚刚懂事的孩子,对于球队支持就这样代代传承下去。而在足球文化底蕴最深厚的英国,穿上钟爱球队的球衣、围上球队的围巾去看球,这是英国球迷最自豪的事情。对待球迷价值评判的迥然,也是造成中国足球与欧洲足球文化底蕴和理念上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