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平凡,从小到大没做过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比如看望艾滋病孤儿、救助落水儿童,也没有像冯艾那样到边远地区和非洲做志愿者。这些伟大的事情其实不是没想过,只是觉得离自己比较遥远,很多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多数时候我都是默默无闻的做好自己事情的一个学生。也许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自己的平凡,一些特立独行的想法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这就是张皓天,一个拥有梦想并愿意用双手与智慧去实现梦想的上海学生。
本报记者 李硕君
十顾“大一沙龙”
以真诚敲开居民们紧闭的房门和心门
今年考上北大的张皓天在复兴高级中学读高一时的那个暑假,得知位于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号的“大一沙龙”面临因轨道交通8号线而被动迁拆除的困境(“大一沙龙”是日军在上海设立的世界首批慰安所遗址之一,有重大历史意义),张皓天顶着酷暑实地调查了“大一沙龙”的现状。
他告诉记者,最开始居民对他们相当拒绝,根本不让进门,尤其是听说是来调查原来慰安所这个目的时,居民们更是本能的抗拒。“每天我们都要无数次地到那里,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人家刘备请诸葛亮是三顾茅庐,我们为进入这个民居,和居民聊聊这里的历史,至少要连续十次到这里。当然,我们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并向居民出示学生证以获得信任。”
或许是张皓天他们的真诚,亦或是他们的坚持,居民们的房门及心门终于向他们彻底敞开。采集了第一手资料后,他们从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及“大一沙龙”去留之争所折射出背后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问题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并对“大一沙龙”改造成中国首家“慰安妇纪念馆”作出设想与构思。
体验老年生活
对长辈永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我为祖国献石油”、“我爱祖国的台湾”、“走进新时代”——听到这些革命歌曲,你一定以为是电视或广播里放出来的。其实,只要你每天早上走进鲁迅公园,就能听到这些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
香港乐施会举办的“我最宝贵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张皓天就是每天冒雪去采访鲁迅公园的老年合唱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精神状况。
“这些都是空穴老人,为排解孤独大家每天早上风雨无阻来鲁迅公园,只为保留心中的那片圣地。时间长了,彼此之间还形成一种特殊的感情,如果哪位老人一天早上没来,其他人都会非常担心。那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一种牵挂与亲情。”在彼此没有距离的接触中,张皓天感悟了许多,更真切地体验到当代老年人的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信仰,老年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当代子女对父母的疏忽。
由于深深被这些老人所感动,张皓天更懂得做人一定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不仅对父母,而且对所有人。所以,今年他考上北大后,他记得给初三骨折时为他诊治的医生打去报喜电话,虽然已时隔四年;每个教师节与春节时他总会准时向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老师们送上问候与祝福;父母的生日与结婚纪念日,他也会送上一份惊喜与祝福。
从没想过要感动谁只是在做该做的事
无论是对“大一沙龙”的调查,对慰安妇的深切同情,还是到对二战老兵的关注,到对老年合唱团的采访与思考,张皓天认为,所有的活动都应“以人为本”。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不是所谓的书香门第,但或许是缘分,从小我就对中国古代的很多传统美德很信奉,以人为本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张皓天认为,也许古代的一些东西在现在社会中不适用,但他坚信好的东西始终是好的。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认为,他将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并用自己的双手一步步地实现。为此,他和高中同学商量着一起创办一个慈善基金会,用自己的劳动收入去报答社会。“我从没想过要去感动谁,也没打算去感动谁,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是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善于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富有浓浓的人文关怀,正是张皓天得到身边师长、同窗们肯定与赞许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