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东路
群众在规划蓝图前满怀企盼。
灵武羊绒工业园开栏的话
湖城日益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为迎接银川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迎接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富市强民这5年”系列专版,展示5年来银川的发展变化,报道发展成就,敬请读者关注。
过去的5年间,银川经济百舸争流、万船竞发。蓦然回首,银川经济已完成了又一次嬗变,特色优势产业支撑起的经济巨舰群,在快速发展前进的航程中傲然破浪前行,完美地书写了银川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繁荣、文明、进步、开放的区域中心城市———银川,正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潮流中迅速崛起。
银川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的5年
故事
在银川发展很快乐
在银川,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他们用激情和智慧在银川掘出第一桶金,在创业发展的浪潮中自由遨游;他们强调个性,拥有独特的思维和超前的市场意识;他们也有共性,那就是喜欢银川越来越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他们的发展是银川经济快速发展的折射。
银川市龙盘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朱福强,就是其中一位在银川创立企业并取得成功的“过江龙”。“我刚从浙江来到银川时,口袋里只剩下几十元钱。”初到银川时,朱福强用自己浙江匠人的手艺从做家具起步,到做建筑工程,他赚得了第一桶金,后来进入到房地产开发行业。一年又一年,生活在变,朱福强和他的公司也在变。尤其是在这5年里,银川市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让朱福强这些民营老板欢欣鼓舞,2004年朱福强总投资3亿多元开工建设的银川龙盘家居广场,于2005年8月正式开业,如今已成为银川市场物流带的一颗明星。朱福强诚恳地说,在银川自己的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如今,随着银川发展的加快,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这样反过来会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使投资发展环境更好。所以在银川创业发展很快乐。”朱福强这样认为。
故事
借地方品牌闯全国市场
银川伊味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军是土生土长的银川人,曾涉足过建材、机电、煤炭等多个行业,一度还在上海从事餐饮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银川创业发展,而且使他的创业发生了质的转变。
“在发展中,我发现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品牌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在市场上有不可‘复制’的优势。”为此,邢军开始琢磨宁夏的特色产品,他把目光盯到了宁夏优质羊肉上。但宁夏羊肉要走向全国首先受到运输和保鲜两大难题的制约。
经过反复的“演练”,2005年4月,邢军采用优质的宁夏滩羊肉为主要原料,经过传统工艺加工制作的“伊味”牌羊肉臊子面市,填补一项市场空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羊肉臊子系列产品广受各方好评,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每月的销售量直线上升。目前,不但产品的宁夏市场销售代理权已名花有主,而且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销售商正在上门洽谈代理一事。
“银川是一个很适合创业发展的地方,这几年知名度显著提高,可以借地方品牌闯全国市场。”邢军在总结羊肉臊子成功的经验时脸上笑开了花。而羊肉臊子的成功则印证了地方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帮助。
点评
记者:银川发展的这5年,也是本人从事新闻、深入银川各行业采访学习的5年。可以说,目睹了银川跨越发展的5年。这5年,给我的体会就是银川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拐点。
拐点,意味着突变,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如果把发展水平比作一桶水,那么这桶能装多少水,首先取决于组成这个木桶的众多木板中最短的一块。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理论”。而在以前,这种理论形象地道出了银川经济结构上的某种缺陷,各类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而银川经济的“金桶”要能装得更多、更加稳固,必须拉长“短板”。市委、市政府敏锐洞察,果断决策,大力实施“兴工强市”、“六大品牌”、“五创”等战略。事实证明,这些战略实施的这几年,是银川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各类经济齐头并进。
在解决了“短板”问题之后,一个木桶要多储水,还要看木板与木板间是否严丝合缝、牢不可破。这便是“木桶理论”的更深一层次的含义。这层含义的指向便是和谐。对照这层含义,一个地区的经济生态要和谐,除了经济类型要具有多样性外,更重要的是,各种经济类型间还要相互融合、和谐共生。相融共生的理念营造出和谐的经济生态。2006年,银川提出了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要使银川的经济生态更趋和谐。
经济“金桶”越做越大,越做越牢固,银川又一次把握住了难得的机遇。
市民窦先生:银川在全国城市中来说,是座内陆西北的小城。以前我想着能发展啥?能有啥发展?但这几年实际的发展给了答案,从城市建设到经济发展,确实是跨越式的发展,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但做到了,是银川的幸运,也是银川市民的幸运。
数据与事实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5年来,全市经济总量分别迈上了200亿元和300亿元的新台阶。2002~2006年各年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67.09亿元、201.59亿元、250.85亿元、288.5亿元、332亿元(预计数),平均每年实现248亿元,年均增长13.3%%。5年间生产总值累计增量187.9亿元,比十次党代会期间累计增量高出126.59亿元。全市人均GDP在2005年突破2万元,达到2560美元。
国民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02~2006年全市经济增幅分别为11.4%%、14.2%%、14.9%%、13%%、13%%(预计数)。2002~2006年五年间经济年均增长13.3%%,高出自治区同期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比十次党代会期间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发展势头。预计2006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7 亿元,比2001年增长19.6%%,年均增长3.6%%;预计2006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53.3亿元,比2001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7%%;预计2006年第三产业达到157亿元,比2001年增长69.7%%,年均增长11.1%%。
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1年的10.4:41.3:48.3调整到2006年的6.6:46.1:47.3,第二产业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了7.9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市兴工强市战略初显成效。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