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向山区市转移给当地产业规范化提出新要求
记者昨日从第四届“山洽会”上获悉,目前珠三角地区与梅州市之间签署了生猪产销合作的意向书,根据意向书规定,梅州每年将向珠三角提供超过百万头生猪。今后珠三角地区养殖业将逐步向山区市转移,梅州也将逐渐实现山区养殖产业由数量经营向质量效应、从初级生产到多元加工的转变。 业内认为,山区与珠三角之间的这种合作无疑是在原来产业转移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合作的新思路。
协作
穗深莞签下生猪采购大单
昨天上午,东莞与梅州两市在梅州市柏丽酒店举行了生猪产销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建立生猪产销联动关系。东莞市将引导市内3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力争实现每年采购梅州市无公害瘦肉型生猪50万头,折合货值5亿元的目标,并负责组织协调东莞方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与梅州的大型猪场进行产销对接工作。
与此同时,广州、深圳两市也与梅州市养猪协会达成了产销合作意向书,预计每年将分别在本地采购生猪60万头与12万头。协议同时对梅州生猪的“药残”与卫生质量问题进行了规范,对当地的养猪产业起到了良性引导的作用。
背景
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转移
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在昨天的签约仪式上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东莞本地进行畜禽养殖的成本逐渐升高,东莞市内的生猪养殖户正迅速减少,本地自产的生猪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东莞市近年将实现400万头/年以上的生猪购买量,以上货源将全部从对口生猪基地采购。本次,东莞在省内外确立了16个生猪养殖企业作为指定供应基地,其中省内3个,分别在梅州、河源与茂名,每年采购量分别定为50万、30万、30万头。
据了解,目前养殖业在珠三角城市中的缩水现象相对突出的同时,山区市的生猪生产则面对着产大于销的局面,刚好可以弥补珠三角城市的不足。梅州市畜牧局局长蓝文标向记者介绍:2005年,梅州拥有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90多家,全市去年年产生猪约为500万头,而本地销售200多万头,输出外地仅为20万至30万头,出现了产大于销的局面,“卖猪难”困扰着养殖户,本次与珠三角地区实现了产销合作,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生猪养殖者的积极性。
转型
产业转移:优惠与门槛并存
记者昨日了解到,深圳在梅州采购的生猪在按照本地价格的基础上,每1万头给予养殖企业20万元的补贴,广州采购方目前也表达了相同的意向。与此同时,对生猪供应基地的生猪质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东莞拟定在2007年实现全部外购生猪由基地集中供应,但生产基地必须落实强制免疫、规范投料、佩带耳环、上市检疫和检测等防范措施,一旦检测发现供应基地的猪存在药物残留超标等质量问题,将立即取缔基地供应资格并在全市范围通报。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梅州对于促进养殖业的产业转移有了一套完善的思路,力求通过四步走战略,完善养殖业结构,实现产业集群化。(记者/曾强 翟永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