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透明国际”公布了“2006年国际清廉估计指数”,中国大陆排名跃升了8位。“透明国际”认为,过去的一年,中国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信大多数国人在看完这则消息后,都会暗暗欣喜。 但在高兴之余,我个人认为,这个指数只能作为参考,不可真信、全信。
首先“透明国际”的指数排行榜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和反腐败发展趋势来理解,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
从认识论角度,透过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古至今,选择客观的参照物当“镜子”躬亲反省的事例举不胜数。对于反腐败事业,更需如此。通过外界的评价,可以加深我们对反腐败工作及成效的理性认识,可以使我们对国际国内反腐败总体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更加客观、真实和科学。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否善意,也无论评价是否客观科学,或多或少总会启发着我们走出自身既定的僵化思维和眼界,站在另外一种眼光和角度,去评判我们的工作和成绩。这无疑是一种好事。
另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反腐败不是孤立的,必须走国际合作化道路,向国际接轨。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腐败已是全世界的高度共识,各国都应从全球反腐败的整体来把握自身的反腐败工作。但对于每个国家的前途和发展而言,应该是主动融入而不是被动接受。因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国家的工作和成效,取得更多的国际理解和支持,是发展国际反腐合作的大势所趋。透明国际对中国的关注和评价,说明我们的反腐败工作正逐步纳入全球反腐败视野;在客观上为我国提供了向国际社会展示反腐败决心和工作的途径。
之所以不可真信、全信,理由至少有三:
一是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排名本身也不尽科学,存在偏见和不公。当前,世界各国的国情差异甚多,其体制、法制、发展程度、公务员数量、反腐力度等都存在量与质、过程与结果的不同,这就决定了评价某一国的清廉程度不能用一刀切,用一个标准。而透明国际的评分依据是什么?是根据12个不同的民意测验和9个国际机构的调查报告。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在调查范围和深入程度上都有致命的缺陷。比如,什么是腐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知道,送小费是西方社会运转的润滑剂,乃至在西方政府都觉得正常,而在中国,就是被政府认为贪污受贿或不法利益,这差异如何认定?再比如,从排名上看,前20名的基本都是发达工业国家,排在后面的基本都是贫穷或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清廉指数没有科学分类,评价过程也缺乏动态发展的哲理,采用静态的绝对值方法把千差万别的国家捆绑在一起。所以,必须破除迷信,不能总是认为西方说月亮圆,它就真的圆。
其二,从某种程度上,该清廉指数具有潜在的意图,即舆论渗透或“新干涉主义”。我们要看清楚自己国家的反腐败,就要在理性地分析把握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没有深入、全面、科学地调查,就无法了解事实和真相。可是,透明国际简单地搞几个测验或调查就能做到吗?一味地以自己的标准和方式评价别人,其排名靠得住吗?西方新干涉主义的实现,往往从控制舆论主导权开始,从误导群众的观点入手,我们可要小心了。
其三,该清廉指数不能成为检验我们反腐败的目标或成效的标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反腐败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广大公务员当好公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我们的标准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是不唯“指数”,只唯群众。
古人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反腐败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凡是有利于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都应该大胆吸收采纳,为我所用,从而更好促进和改善我们的工作。但这一前提是要始终立足于我们的国情,立足于我们自身的目标和宗旨,决非“唯别人的评说马首是瞻”。西谚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么,对于反腐败事业,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反腐倡廉之路!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