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齐鲁看发展”特别报道之四本报记者傅淞岩常玲马驰何北剑凝视谭旭光,你可以看到他在国际资本与民族品牌、奥地利“外脑”与齐鲁大地文化底蕴、唯我独尊个性与多元化战略……这些交融着的巨大张力中,取得极端微妙的“中庸”。 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基因,才有可能理解谭旭光与他身后的“潍柴王国”。
下沉之船变为“银河舰队”
12世纪初,出自如今潍坊的画家张择端勾画出一幅写尽繁华与奇迹的《清明上河图》;2006年11月17日,潍柴动力厂房里一幅简单的销售量年表,书写了同样的奇迹与繁华:1987年,亏损3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06年计划25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600亿元!即便如此,谭旭光依然不愿回想起他接手潍柴动力的时刻。那一刻,他登上了潍柴动力千疮百孔的“下沉之船”,无助地驶向市场之海。
那是1998年6月,谭旭光要面对的是半年没开工资的1500名职工代表。
当时的潍柴内外债达3个亿,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35岁的工厂似乎有些风烛残年。而37岁的谭旭光,一开口就给自己约法三章,首条就是改革时期拒绝任何人说情;八项承诺,首条就是补发工资,兑现补助。谭旭光短短的诺言,被12次掌声长久地湮没。
从许诺一刻开始,谭旭光成了一个没有任何隐私、受所有职工监督的“透明人”。以新厂长为标杆,潍柴的700多名中层干部,有500多名被下放到普通岗位,竟然没听到任何怨言。
“带着饭碗走。”谭旭光一句充满感情的承诺,温暖了重启“潍柴王国”的“三三制”转制思路:按照产品序列,利用三分之一的资产引资组建股份公司,成就潍柴动力的“主力战舰”;对能够独立承担传统产品制造的其余三分之一资产进行整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借助山东巨力上市;剥离占潍柴三分之一的社会职能和零部件单位,将其改制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并优先购买其产品。几年后,潍坊市拥有了十多个资产数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众志成城。“三三制”拉开了新潍柴动力的战局,一个星光灿烂的“银河舰队”就此起航。
不断将成绩“归零”
2005年4月13日,在奥地利小镇斯太尔的潍柴欧洲研发中心,响起了“一个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潍柴动力的蓝擎发动机诞生了。
这个“婴儿”的降生,引发了我国内燃机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潍柴动力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已经与世界同步,真正掌握了欧 III发动机的最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是谭旭光最深的情结。最近7年间,潍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约15亿元,完成科技研发项目100多项,平均每年自主研发新品种400余个,新产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40%%以上。
从零开始,潍柴人不断地把自己的成绩“归零”。今年年底,潍柴更高级的欧IV将完成样机,并将在2008年投入市场,2012年潍柴将与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完全同步。
谭旭光是一个工作狂。谭旭光的秘书告诉记者,与山东其他身价百亿元老总略带神秘的特点不同,谭旭光的魅力是用朴实感染一切的激情。
从2001年到2006年的每个春节,热情如火的潍柴人都是在生产岗位上度过的。在所有潍柴人的满负荷运转中,潍柴的销售额由2000年的8亿元,到2001年的14亿元,再到2004年的超百亿元。成为中国内燃机的“老大”时,潍柴人再次把成绩“归零”,并将目标调整为600亿元,旨在使自己成为中国汽车业的高标准“心脏”。
谭旭光是一位铁腕人物。他喜欢指挥乐队演奏《西班牙斗牛士》,足以凝炼出他的风格。在世界厂商云集、群雄逐鹿的中国发动机市场,他“一意孤行”地执行了多元化战略,使潍柴在汽车业萧条的2005年,竟然达到170亿元的销售总额。其中,15吨以上重型汽车、5吨装载机、中速柴油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76%%、80%%以上。
“内圣外王”的境界
学会绝望。这是潍柴人成功的心得。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记者,我一次次地问潍柴人成功的秘密,他们的答案一致得惊人:“自己的天下用自己的拳头来打。”
当年潍县(今潍坊市)县令郑板桥的一首诗,现在看来,道出了潍柴动力精神的另一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年4月28日,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德国博世、奥地利 AVL结成三国四方战略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谭旭光说,自主创新走到今天,已不是某一个企业、某一个环节的单一行为,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行为。
几乎同时,“傲气”的潍柴人却一再错过了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一再坚持自己的研发。“只有自主的创新能力,才会有自主的品牌。”即使在与奥地利AVL公司这样的世界顶尖技术公司的合作之中,潍柴人也一直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在自我品牌的塑造之中,潍柴人成就了“唯我独尊”的霸气。
这种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会留给外行人一连串的疑问。但是,经过国际市场历练的潍柴人知道,只有民族的自主品牌,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潍柴人,追求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境界。2005年11月8日,潍柴动力以10.2亿元的天价收购湘火炬,顺利完成行业内最大的资产并购案,至此,潍柴动力控制了中国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车及零部件资产,并将对中国重卡行业进行重新洗牌。是为“内圣”。
虽说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民族品牌与世界资本之间,却存在强烈的排斥力。收购湘火炬,只是潍柴建立全球动力霸业的一小步。在外部市场的拓展和自主品牌的开创过程中,潍柴动力审时度势、游刃有余,已展现出一派“民族动力、国际品牌”的风范。是为“外王”。
“内圣”与“外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潍柴人对如此多的矛盾进行高难度的平衡之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民族企业奇迹般超越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