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豪门 选秀盛宴
宝玉偶像效应全球发酵
蒙牛借“超女”的超级品牌营销方式,北京电视台及投资方欲借“红楼梦中人”全球海选迎头赶超。上亿投资,新版《红楼梦》大有赶超“中国大片”之势,而重拍所形成的商业效益和新版能否超越旧版的争议更是热闹纷呈
□ 本报记者 刘巍 姚玉莹
选秀意中人,重拍欲何为?红楼万年梦,解味能几人?
在“情天恨海”的红楼世界里,若要谈论金钱,就不免世俗了点。 但“红楼海选”乃商业操作,不世俗能符合商业之道?“红楼商业会客厅”里,茶客们正热火朝天谈论着它的商业前景。
打“海选”牌
收视率从2%飙升到7%
“重播《红楼梦》及有关节目,‘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广告量也跟着增加。”北京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红楼梦选秀项目负责人刘学军对此十分满意。
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自8月21日开通以来,访问与报名的人数与日俱增,截至11月16日,红楼梦中人选手报名总人数高达21.5万人。
“红楼梦中人”北京赛区海选进入第二天,报名“贾宝玉”的“好男儿”人气选手马天宇也来参加了海选面试。据组委会透露,除“超女”、“好男儿”选手报名外,一些参演过《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专业演员也加入其中。某校整个表演班的学生集体报了名。之前,不少专业院校的学生碍于面子,对参加海选有抵触心理。随着活动的深入,这些学生的想法开始改变,一些知名艺人也纷纷向活动抛来橄榄枝。
明星加入海选队伍,引爆了各大媒体报导重拍红楼梦的热情,北京电视台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刘学军说,由此带来的品牌价值,一时还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从北京电视台网站给出的最新广告报价看,除19:35-19:55黄金时段广告价格,电视剧的广告价格在所有节目一路领先。以30秒的广告为例,电视剧的广告价格从4万元到4.6万元不等,而在其他时段的栏目仅为0.38万到0.4万之间。显然,电视剧《红楼梦》及其重拍依然有着巨大的商业市场。
借“超女”模式
赶超“中国大片”
“超女”创富的传奇还未停歇,“红楼海选”欲迎头赶超?
刘学军“揭秘”:“红楼梦中人”的选秀,将招募至少3家联合赞助商、一家特约播映商。“这些费用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
“每一次媒体运作形式上的创新,都必将带来一两个有预见性的品牌受益。”自始至终高举“赞助”大旗的江中集团市场总监郭勇对此深有体会。蒙牛借力“超女”的传奇还在发生。湖南卫视今年的“超女”广告招标大会上,一举揽到了1.3亿元。
可想而知,赞助重拍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可能远远超过此次上亿元的投资。
然而,在一度推崇小成本制作,经济型投资的电视剧制作的今天,全球海选,投资上亿,阵容强大的《红楼梦》重拍,大有赶超“中国大片”的声势。大制作将有大回报,这是现代商业社会的“真理”,也是被无数事实案例验证的经验。
对此,一些红学专家表示,大成本大制作不一定成就大经典。几家投资商则表示,这一点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很明显,商家“唯利是图”,他们对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早有算计,因为这种借助“眼球效益”获得的收益往往无法用投入和产出这种直接的方式计算。(下转F2版)
红楼豪门 选秀盛宴
宝玉偶像效应全球发酵
(上接F1版)
红楼梦大餐
新版PK旧版
在商业利益的蛊惑下,尽管有人认为1987年王扶林版的《红楼梦》已经是经典,没有必要翻拍,但中影还是投入了上亿,以期获得更大的回报。“当初,旧版不过500万元的投资,却得到过亿元的回报。这的确很有诱惑力。”新版《红楼梦》的总制片人韩三平表示。
王扶林说拍摄《红楼梦》,前后耗时达6年之久。他们最看重演员的外形与演技潜力,当时从各地选出“新人”后,“放养”在颐和园里,耳鬓厮磨近3年时间,集体吃住、集体训练、集体感受,方才培养出一大批形象和气质十分相近的“红楼人物”。
其实这也是从民间挑选演员,近同于“海选”,所以现在的“海选”并不新鲜。
据说此次重拍中的大观园和荣、宁二府可能不在北京,而是在安徽黄山,在那里将依据原著的描绘重建新的大观园。对此,刘学军表示默认,但是谁投建,投资多少目前并不清楚。
换汤也要换药,重拍的新版《红楼梦》希望能在形神上超越旧版。但事实会怎样?不少人为新版的总导演胡玫捏了一把汗。
“我会选择以历史社会分析派的诠释方法来演绎新红楼。”对《红楼梦》研读数遍的胡玫,曾多次向媒体表示,“从宏观上说,我有把握从四大家族由荣转衰的角度,透视一个时代社会与文化生态的深刻变迁;从微观方面,我希望从人物个性化的角度,通过一些重要角色个人命运的沉浮,表现好这部作品。”
但结果究竟有多少胜算?能否给投资商带来高回报?想必这位“颇有才华”的女导演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可以肯定,新版在制作技术与视听效果上会领先一步,胡玫因此多了些底气。而演员的刻苦和表演功底则很难说。
旧版与新版《红楼梦》在编剧上也颇为不同。旧版《红楼梦》的编剧是由若干位红学家组成,电视剧结尾也舍弃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选择将红学研究成果进行演绎,譬如宝玉由出家改成了行乞等,这使得87版《红楼梦》成了一部体现了“红学家思想”的红学经典。
而新版《红楼梦》编剧则是由红学局外人充当,一位善于讲故事的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担任。
“专家与观众们的考虑肯定会有所不同,而电视剧文本本身的文学因素和故事因素,不必过多地演绎文本背后众说纷纭的东西。”黄亚洲表示,他在编写剧本时力求“故事好看”,在加强故事叙述的清晰度上,他下了很大工夫。
有些文本中不曾描述的“幕后戏”,也拿到前台来表现:比如宝玉、黛玉、宝钗的三角关系,在黄亚洲的笔下有了新的演绎。
新版中,宝钗的爱情主线会更突出,其独特的心理情绪将会被适当渲染,尤其是对其母薛姨妈的自私心理,剧本里将有生动表现。
重拍红楼
“金梦”指日可待
围绕重拍《红楼梦》,短时间已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经济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以及各级红学研究和出版机构,都足以证明《红楼梦》在现代思维的开发下,已变成一纸“金梦”。
“可能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可探求的不只是各界所研究得出的所谓红楼故事或红楼拾遗。”周汝昌的助手,也是他的女儿周伦玲向《财经时报》记者解释。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金梦”在哪儿呢?
“现在的电视剧版权收入主要分两块,《红楼梦》这样的古装剧,国内市场每集可以卖到60万到70万元,海外市场则是每集0.7万到1万美元不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剧市场研究专家赵子忠教授说,在国内,一家省级电视台购买一集古装剧现价大约为2万至3万元,30多个电视台加在一起能达到70万元左右,加上市级电视台就更多了;海外愿意购买中国古装剧的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港台地区,韩日市场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看电视台的大小,看所在国家大环境怎样,如果赶上中国热,赶上古装剧热,那还有可能卖得更好。
奔赴伦敦、巴黎、纽约、莫斯科、悉尼、首尔等国际城市进行的“红楼海选”,它的意义更多是在宣传上,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策划。
与国际接轨,像许多中国电影“大片”一样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那么回报就会增大,全球参与的“红楼海选”也就显得有预见性,而且更有实际价值。那么,新版《红楼梦》在高调“走出去”后,带来的眼球效应与经济回报则指日可待。(10201)
《红楼梦》养活多少人
与其说《红楼梦》是一部书,不如说《红楼梦》是一家庞大的企业。它比前些年风头正健的金庸企业、琼瑶工厂还要强劲有力,并且绝对历久弥新
□ 芦哲峰
与其说《红楼梦》是一部书,不如说《红楼梦》是一家庞大的企业。它比前些年风头正健的金庸企业、琼瑶工厂还要强劲有力,并且绝对历久弥新。在《红楼梦》这家企业里,从业人员可分为以下几类。
出版社:出版社最喜欢《红楼梦》这种前无古人,后虽有鲁迅、金庸等来者,却依然无法望其项背的大部头了,因为此书,一部就能顶上一万部,可以一本接一本的出,没完没了,以至无穷。哪个出版社要是买下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及其副产品“红学作品”的版权,那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印刷厂:有出版自然会有印刷。就连赵薇都敢口出狂言说她救活了印刷厂,那《红楼梦》还不成了印刷厂的再生爹娘?
导演:随便一个导演,如果能导《红楼梦》,甚至是些以此为题材,八竿子扒拉不着的三级片,想不出名都难,虽然想借此名垂青史有点渺茫,不过赚足自己的腰包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不,眼瞅着一伙闲人,又开始嚷嚷着要重拍《红楼梦》了,哎,闲着难受,那就折腾吧。
演员:《红楼梦》场面恢宏,人物众多,实力派、偶像派、有名的、没名的都能混上个角色,有口饭吃。当然,关键的是《红楼梦》的戏能红人,趟上了《红楼梦》的水,一辈子不愁饭吃。君不见,1987版的《红楼梦》使多少无名之辈一举成名,尽管这些人大多在此之后便销声匿迹了,却也算是一次性赚了个盆满钵满。
寄生虫:这类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所谓的“红学家”、“曹学家”们,这种寄生虫的特点是不学无术,以《红楼梦》为饭碗,在字缝里掏银子。还有一种是“红楼写家”,多是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解读”、“揭秘”以及“戏说”、“伪续”等,我本人也属此类。
总而言之一句话,凡是沾上点《红楼梦》的边,或多或少都能捞到些油水,那又何乐而不为呢?(10202)
戏曲顽童
岑范的红楼旧梦
□ 本报见习记者 邱小花
上海斜土路一座普通公寓。早晨7点,打开收音机,洗漱看报哼小曲,开始悠闲的一天。这是岑范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或许你不会想到,现年82岁的岑范,曾师从电影元老朱石麟,曾与周璇、胡蝶演对手戏,曾导演《阿Q正传》,曾代表我国电影界第一次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岑范外表英俊,经历光华,却终生未娶孑然一生。他是电影界的一个传奇。而今天我们找到他,是因为他导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次以影像形态出现,是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短片《黛玉葬花》,由于种种原因,梅兰芳先生自己都未曾见到过这部影片。此后《红楼梦》不断被搬上银幕和荧屏,到目前为止,《红楼梦》的影视剧版本已不下10个。
在重拍电视剧《红楼梦》的今天,大家自然而然最先想到的,就是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当时央视方面也曾找过我,让我去拍,我婉言谢绝了,没有参与导演。”
岑范并没有因为与1987年版《红楼梦》失之交臂而惋惜。当时,制作方找岑范是因为他曾经导演过越剧电影《红楼梦》。
“兴许你没唱过,但是你不会没有听过‘天下掉下个林妹妹’”,说的就是岑范版《红楼梦》。这部戏曲电影,出自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大陆还很少用彩色胶片。“之前戏剧红楼梦在香港演出,反响很大,后来香港方面就想做成电影。”当时的香港金声影业公司找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经过洽谈合作开始。
“那时我们导演拍戏完全被动,任务由领导发配。”作为海燕厂导演之一,领导把任务分配给他,岑范就成了电影的导演。当时岑范正在执导一部叫《孙安动本》的戏,接到任务后,被临时抽调过去拍红楼梦。
电影上映后,上海大街小巷唱起“林妹妹”;在香港,这部戏创造了票房纪录。当时香港票价1元至3元不等,最贵票价为包厢3.5元,在这种情况下,《红楼梦》票房超过80万港币。这也是大陆同香港在电影拍摄方面的第一次合作。1978年电影重映,观众人次在当时国内新片中仍属最高,戏中主要唱段被制成唱片、音带发行,当时的中国唱片社发行唱片数量高达300万张。
四十多年过去,这部电影已经成为戏曲电影经典之作。事到如今,岑范还会讲一些故事,它们听起来似乎平平淡淡,但思量一番,却趣味盎然。
在拍摄“宝玉古庙会琪官”时,化妆师为了不让琪官喧宾夺主,把演员化得很丑,岑范得知此事后让化妆师改正过来。“徐玉兰当时30多岁,饰演琪官的小伙20多岁,两者之间差距较大,但是在原著中琪官是个英俊小生,这点是千万不能改的。”电影在香港放映之后,饰演琪官的演员一时声名大噪,星途坦荡,岑范也一直为当时坚持自己的决定而感自豪。
对于外界重拍红楼梦,以及红楼梦选秀活动,岑范早已有所耳闻,但却始终只字不提。“我年轻时是弱智,现在是老年痴呆,对红楼梦知之甚少,不能发表任何评论。”这是个颇有意思的老人。
话外
《红楼梦》选秀与木子美选夫
□ 芦哲峰
我平生有两大恨事,一恨《红楼梦》未完,二恨木子美未见。
刚好眼下最令人瞩目的两件事,便是《红楼梦》重拍选秀与木子美征婚选夫。前者令我悲,堪叹红楼命多舛;后者让我喜,可怜木子美难逑。二者纠缠一起,也算叹为观止。
《红楼梦》作为古今第一奇书,自诞生以来便多灾多难,先是后几十回无故不知去向,从此无缘一见。接着一高姓竖子跳梁而出,私加狗尾,企图偷天换日,欺骗大众好多年。而后,些许无聊之辈又生造出一门“红学”,令人喷饭。
到如今依旧被无数人曲解、胡猜外加戏说。可叹这部空前绝后的伟大著作,命途却如此多舛?沦为无数小人掌中的玩偶。想曹公在天,亦惟有冷笑!眼看这回又要重拍,估计尔等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面目全非不算完。
身为华夏第一奇女子,木子美多年如一日的风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想当年开博写性,石破天惊,网络为之阻塞,风云为之变色。
现如今,神龙见首不见尾,网上网下两手抓。玩王磊令人称快,贴写真让人垂涎,放录音更使人心痒难耐。放眼江湖,欲拜倒在其石榴裙下而不得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君不见,征婚之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天下豪杰无不闻之雀跃,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蠢蠢欲动。恰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城争娶木子美!
正所谓:《红楼梦》重拍选秀,风吹皱一池春水。木子美征婚选夫,浪淘尽千古英雄。
最后,用我自己的一幅对子作为结尾,以飨读者:
杜子美木子美千古文坛双子美,谁知天下文人,是妒?是慕?
贾宝玉甄宝玉一部红楼两宝玉,试问古今红迷,孰假?孰真?
链接
红楼梦经济链
出版 红学书年出300余本
每年大概有两三百本红学著作出版。近来原著《红楼梦》和其他各类“红学”图书至少有50种,都成了热销书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出版后,一个月销售了10万册。《周汝昌:解梦红楼》卖了41万册。而中华书局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各类《红楼梦》书籍的销量都达几十万册。
影视 电视剧《红楼梦》收入上亿
1962年由岑范执导拍摄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电影出来后,在香港上映,卖出超过80万港币的票房。
1978年电影重映,戏中主要唱段被制成唱片、卡带发行,发行唱片数量就有300万张。
1986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不到500万元的投资,后来获得过亿元的回报。
旅游 大观园收入过亿
86版电视剧《红楼梦》成就了北京大观园,使之成为许多人寻梦必去的一大景点。借助新版《红楼梦》选秀活动,大观园成为北京惟一的现场报名地点,今年8月、9月比去年同期多卖出了110万张门票。“红楼海选”的启动仪式以后,游客比以前增加了40%到50%。门票价格也从5元涨至40元。财经时报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