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首脑来中国访问,你得给人家奏民乐表示欢迎,要是给人家弄个喇叭吹吹、给人家来段儿快板儿、来段儿二人转,那合适吗?”姜昆爱逗,说正事儿也带着诙谐,他打这个比方,是想说说曲艺的定位。“曲艺只需要保持一个特征,就是永远战斗在第一线,战斗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像海绵一样吸收姊妹艺术的养分,就能长久。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队伍里,不应该有曲艺。”
很多人都记得一个欢快的手机彩铃,“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一个诺基亚,右手一个摩托罗拉……”就是用山东快书说的,再比如在网上名声大噪的FLASH《大学生自习曲》,用了快板儿。还有目前正走红的《喝馄饨》,是用南京话配上天津快板的节奏创作的饶舌歌曲。姜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工作时发现,“曲艺是百艺之母。一切艺术都是从口头说唱发展起来的”。看看眼下流行的时尚艺术形式,从曲艺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成了大曲艺中的一个分支。
不久前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上。张国立说了这样一段开场白:“我告诉大家,朱军也是学相声的,他相声说得不好,改做主持人了,我也是学相声的,我相声说得不好,改了影视了。我想和在座的爸爸妈妈们说,让你们的孩子少追逐一些时尚,多学一点曲艺吧,就是最不济的情况,也能混成我和朱军这样。”一席话说得观众前仰后合。姜昆说:“张国立的大白话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让人明白,什么明星啊、大腕儿啊,什么走红地毯啊、啊,你其实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家,是要和中国观众紧紧连在一起。”
到底要怎样让曲艺表演紧紧和观众连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姜昆不遗余力地推行“送欢笑、到基层”公益演出,并力推曲艺节。公益演出一个月一次,一次出动15个演员,演员们平时忙自己的,但一年中一定要参加两次这样的公益演出。“当你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没有哪个艺术家不为所动。”曲艺节期间,无论是南京演出的江苏评弹,还是广东的万家灯火万家弦,抑或是铁岭,三十七八度的剧场内,整整3个小时的演出,都成为曲艺的盛会,欢笑的海洋。在一系列活动中,很多曲艺人认识到了观众需要曲艺,喜欢曲艺。“我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全国的曲艺氛围搞活一点儿。”
曲艺要长久地留在基层并非易事。在北京,老舍茶馆、周末相声俱乐部、德云社等小剧场,是喜好曲艺的观众常去的地方。但姜昆认为,小剧场的演出是一个锻炼的途径,能解决曲艺生存问题,但不是解决曲艺发展的根本道路,不能解决提高格调、出精品、出新人的问题。还必须重视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途径。姜昆觉得,曲艺也不该只盯着春晚和电视,那只是传播精品的途径。“一个演员有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两种工作。如果大家都追求创造性劳动,就像狗熊掰棒子,创造一个丢一个,很多为了上电视创作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希望大家养成一个习惯,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演出,恢复重复性劳动,然后为了支撑重复性劳动,必须加强创造性劳动,推出新人新作品。”
本报记者李洋RJ188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